昔日贫困户 今朝带富人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汪杏梅
一分耕耘,一分收货。这就是汪杏梅,从一位贫困户,跻身成为服装厂扶贫车间负责人。平凡中体现出不平凡的精神,在她身上真正诠释了“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今年4月27日,汪杏梅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汪杏梅的家在怀宁县三桥镇双塘村。由于公婆双双患病,颇高的治疗费用让这个家庭的经济状况十分窘迫,2014年,她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向不服输、有干劲的汪杏梅坚信,只要勤劳肯干,就一定能够闯出一番天地。为此,她和丈夫决定,到江苏从事服装加工工作。经过两年多的辛苦打拼,夫妻俩收入渐增,一家人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好,2016年,汪杏梅家光荣脱贫。
随着父母年纪越来越大,以及孩子上了初中,如何照顾好家人成了汪杏梅夫妻的一块心结。他们思索再三,最终决定回到家乡创业。在有过在江苏服装厂务工的经历后,汪杏梅选择了服装加工这一行业,“因为这项工作比较简单,易教易学易操作,对场地要求也不是很高。”汪杏梅说。
在家门口创业,带领大家就地就近就业增收,在这个想法的激励下,汪杏梅大胆去干。2018年3月,她和丈夫在离家较近的三桥街道创办鑫悦服装厂,广泛吸纳在家带孩子的缝纫工务工。
一 开始,服装厂的规模不是很大,只有两间小门面,不到十台机子,但因产品质量好,逐渐得到客户认可,厂里的订单也随之增加,汪杏梅决定扩大规模,又购置了十来台电动缝纫机以提高产能。之后县人社部门到此考察,决定安排汪杏梅负责该企业扶贫车间工作。
去年受疫情影响,不少做外贸订单的服装厂都停业了,在这艰难环境下,汪杏梅独自一人再次来到江苏寻找订单。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些企业老板被汪杏梅的真诚所打动,决定与她合作。汪杏梅说:“疫情对于我们这个行业冲击很大,我们这些同行企业应该相互帮助,相互接力,共渡难关。并且只要工人们愿意,我都让他们来我这里务工。”
5月10日,记者来到汪杏梅的扶贫车间,工人们正在娴熟地进行服装加工。汪杏梅坐在成品区,一丝不苟地检查工人做出来的产品。
“我来这里做工有一年多了,每天工作两个小时,一个月也能有近1500元的收入。”正在理货区忙碌的双塘村村民王冬英说,平日里,汪杏梅对待她们亲如姐妹,手把手地教会她们如何操作,她们很容易就上手了。“大家都很信任她,都亲切地称她‘阿梅’。”
如今,扶贫车间吸纳了25名妇女,其中5人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来干活的妇女,很多都是早上送小孩出来上学,然后就到车间干活,中午还能做家务、休息,下午又到车间工作,到放学时间再去接小孩。农忙时回家管理农作物,农闲了就做加工活,可以说挣钱和顾家“两不误”。汪杏梅介绍,目前服装厂运营顺利、订单充足,工人工作积极性高。接下来她将根据生产需求扩大规模,吸纳更多周边的村民进车间务工,让本地群众特别是贫困人员留得住、有收入、可持续、能发展。
对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这一荣誉,汪杏梅憨厚地笑了:“很高兴能获得这个奖,但不能骄傲不能自满,今后不管多苦多累,我会让扶贫车间越做越好,让更多的人在家门口有一份工作,不用再跑到外面去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