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安庆市纪录小康工程网上平台->正文

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用
巩固非遗扶贫成效
打造乡村春晚+品牌

  摘要:潜山市位于安徽西南部、大别山东南麓,是全国首个以旅游特色县获批的县级市。近年来,潜山市根据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和扶贫开发面临的新情况,创新扶贫开发方式,实现“整县脱贫”,退出贫困县行列。为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效,服务乡村振兴,立足“非遗+旅游”我们对非遗+乡村春晚,非遗+年夜饭,非遗+民俗游,非遗+融入百姓生活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非遗+旅游”系列活动的开展,促进了乡村“文、旅、农、商”等多业态的大融合,带动了乡村旅游经济,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增添了年味。下一步,我们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在提高中保护,让非遗走进百姓生活,探索春晚+扶贫,春晚+非遗的模式,将乡村春晚这一群文活动品牌做大做强,巩固非遗扶贫成效,服务乡村振兴。

  关键词:非遗+乡村春晚 服务 乡村振兴

  潜山市位于安徽西南部、大别山东南麓,素有“皖国古都、二乔故里、安徽之源、京剧之祖、黄梅之乡”的美誉。市域总面积1686平方公里,呈“七山一水两分田”地貌特征,辖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和16个乡镇,总人口58.6万。2018年正式获批撤县设市,是安徽省最年轻的县级市,也是全国首个以旅游特色县获批的县级市。这里历史悠久。潜山周时为古皖国封地, 山称皖山,水称皖水,城称皖城,安徽简称“皖”即源于此。这里人文荟萃。潜山是京剧发源地、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故事发生地,三国佳丽“二乔”生长地,孕育了三国时期大数学家王蕃、宋代著名画家李公麟、京剧鼻祖程长庚、通俗小说大师张恨水、“杂技皇后”夏菊花、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等古今文化名流。桑皮纸制作技艺、孔雀东南飞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里风光旖旎。以“雄、奇、灵、秀”著称于世的“古南岳”天柱山,拥有世界最美的花岗岩奇观,荣获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中国自然和文化遗产地等顶级旅游名片。近年来,潜山全力推进“山水田园城市、特色风情小镇、全域美丽乡村”建设,涌现出一批全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和宜居小镇、宜居村庄,以民俗风情、农事体验、避暑观光为主的“最美乡村在潜山”旅游品牌走向全国。潜山被列为国家美丽乡村综合标准化示范县(市)、全国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试点县(市)。

  我市非遗保护工作成效显著,在安庆市最早成立非遗保护中心,与市文化馆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现拥有潜山市级以上非遗保护项目名录57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6项,安庆市级1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人,省级传承人12人,安庆市级传承人32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2处。潜山市文化馆从事非遗保护传承研究人员9人,其中副研究馆员1人,馆员4人。

  潜山,作为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在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历史征程中,正在探索“非遗+旅游”模式,走出一条突出特色的“非遗+旅游”相融合的全新发展之路十分必要。

  近年来,潜山市根据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和扶贫开发面临的新情况,创新扶贫开发方式,根据不同的资源禀赋,采取不同的扶贫措施 。截止到2018年底,6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出列,173个村居贫困人口达到“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实现“整县脱贫”,退出贫困县行列。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效服务乡村振兴,立足“非遗+旅游”我们将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非遗+乡村春晚

  乡村春晚,是指诞生在新农村的春节期间义务为农民百姓打造的田间地头的春节联欢晚会,是新时期我国传统城市春晚文化在新农村的演变与创新,是立足于农村现实生活,伴随着传统民俗活动的继承与发展,结合农村地方文化特色与传统,由农民根据现实生活题材,自编、自导、自演,在每年春节期间市文化馆为庆祝农历新年组织举办的全民参与的综艺性文艺联欢晚会。

  看春晚:精彩的歌舞表演、委婉动听的黄梅戏、诙谐幽默的小品、恢弘壮观的舞龙灯、热闹喜庆的舞狮表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一一亮相,为大家献上一道道丰盛的“文化大餐”。

  打年货:当地备好各种土产、山货和特色农产品,肉类有新鲜宰杀的黄牛肉、山羊肉、黑猪肉、土鸡鸭等,干菜类有萝卜丝、笋干菜、野干菜等,干货类有茶叶、瓜蒌籽、冻米芝麻糖等,酒类有糯米封缸酒、蛇酒等,这些年货品种丰富,绿色、生态、质优、价廉。

  品美食:充满年味的特色杀猪宴,地道的农家饭菜,食材全部选用当地农家散养的土猪肉、牛羊肉、土鸡鸭、高山无污染蔬菜等。同时,书法大家现场义务为游客撰写春联,送上一份特殊的新春祝福。

  游乡村:潜山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境内自然风光秀丽,名胜古迹众多。如天柱山镇天寺村 “香村•天寺”年货节活动举办地天寺村就位于天柱山脚下,有千年古刹天柱寺、太子阁遗址、莲花峰、虎门寨以及虎头崖景区等。这里山清水秀,生态良好,尤其是拥有两富资源(空气负氧离子浓度高、土壤富硒含量高),被誉为“天寺仙境、养生福地”。

  潜山市乡村春晚起始于2017年,原取名为农民村晚,2019年为同省委宣传部文件精神同步,正式采用“文化迎春 艺术为民”乡村春晚。

  潜山市文化馆动员和组织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创作推出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特色文化产品,利用形式多样、内容充实、内涵丰富的文化文艺活动,一方面为农民文艺骨干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和历练的机会。也为乡村振兴培育了一批离土不离村的文艺队伍,通过农民文艺骨干的带动,培育更多的文艺爱好者,打造民星队伍。

  同时,乡村春晚的举办也为龙灯、狮舞、木偶戏、大鼓书等一批非遗项目得以新生。

  二、非遗+年夜饭

  年夜饭本特指农历除夕晚餐,也是每年年末最重要的一顿晚餐。一年一次的团圆饭充分的表现出中华民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老人家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年轻一辈借此机会向父母的养育之恩表达感激之情。在潜山,我们大力开展“年夜饭”活动,增加年味。

  潜山的“年夜饭”不是家庭年夜饭,而是村组年夜饭。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村组建成农民大食堂,它承包了村内各家红白喜事,邻里互帮互助,有效减少了大操大办、互相攀比的风气,营造了邻里和睦互助的良好社会氛围,极大的推动了乡风文明建设。近年来,我们依托村农民大食堂,在春节期间开办年夜饭活动,村民们白天看春晚,晚上吃年夜饭,热热闹闹过新年。

  由村民自发组织(每户凑份子钱)的年夜饭,邀请村组内的单身户和五保户免费参加。首先举行的是接祖仪式,上百人聚集在一起,桌子上摆满香蕉、苹果、鱼肉等供奉物品和香烛,村民们跪请先祖回家过年,表达对先祖的缅怀之情,同时也祈福家家健康平安,事事顺心。接着一道道热气腾腾、精美可口的菜肴陆续上桌,大家围坐在一起共叙家常,欢声笑语,其乐融融,一同享用着美食,相互敬酒,提前互送新春祝福。注重节庆、礼仪等仪式感,推进春节非遗保护。

  三、非遗+民俗游

  随着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和创新成果的不断涌现,人们欢度春节的方式也有了很大变化,乡村游、民俗游成为过年新选择。

  锣鼓敲起来,狮子舞起来,各种民俗小吃香味儿扑鼻,民间艺人争相亮绝活儿,营造出浓浓的过年氛围。看花灯、逛庙会、赏花游园、观展览……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春节假期游玩,潜山地方传统年味儿正浓。

  舞狮祈福活动,是潜山传统的春节活动,村民们举着宫灯、牌灯、走马灯、太平灯、罗汉灯等各种造型的花灯,跟随舞狮,走村串组,到每户人家开年采青,为全村祈福。在阵阵锣鼓声中,舞狮队员灵巧活泼的步法,配合“轻、重、快、慢”的鼓乐节奏,展示了狮子找球、狮子打滚等精彩的狮舞,村姑们挑着花篮、踩着旱船边跳边唱着经典黄梅戏唱段,给每位村民送去了新春吉祥的祝语,为春节增添了许多喜庆和热闹,让人们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和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

  四、非遗+融入百姓生活

  厚重的潜山文化蕴育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孔雀东南飞传说、二乔传说、乔公故址传说、一夜妃传说、天柱山传说、七仙女传说等民间文学源远流长;桑皮纸制作技艺、痘姆陶器手工制作技艺、绿茶制作技艺(天柱山茶)、天柱山瓜蒌子制作技艺等传统技艺精湛绝伦;根雕艺术、潜山剪纸、王河舒席等传统美术特色鲜明;潜山弹腔、木偶戏、十番锣鼓、潜山民歌等民间音乐韵味悠长;龙灯、狮舞、十二月花神、麒麟灯等传统舞蹈争奇斗艳。

  启动“最美乡村在潜山”旅游系列活动,同时推进“最美乡村在潜山”精品游线,16个乡镇上下联动,让非遗文化融入百姓生活。在全域旅游活动中始终贯彻着非遗文化传承、弘扬与保护。围绕“保护文化遗产”这个主题谋划非遗展示、展览、展演活动,包括黄梅戏、木偶戏、十番锣鼓、龙灯狮舞、琴书、大鼓书、三句半、杂艺表演、民俗展演等系列活动。

  潜山市“非遗+旅游”系列活动的开展,促进了乡村“文、旅、农、商”等多业态的大融合,带动了乡村旅游经济,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增添了年味。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文化旅游部门主动作为,将非遗资源融入天柱山旅游,设立非遗扶贫工坊,助力脱贫攻坚,创建“非遗+扶贫”“公司+农户”“电商+网购”等模式,将国家级非遗桑皮纸制作技艺、省级非遗王河舒席,痘姆陶器手工制作技艺以及安庆市级非遗天柱山茶、天柱山瓜蒌子、封缸酒等列入扶贫商品制定帮扶计划,发挥名师带徒作用,将技艺与巧手结合,开展研学体验,满足市民游客“吃非遗”“玩非遗”“学非遗”“购非遗”需求,帮助农户增收。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形成了非遗资源带动城乡文旅产业增长的良好效益。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用,调动群文辅导员、文化志愿者、非遗传承人的积极性,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在提高中保护,让非遗保护与乡村春晚走进现代生活,走进百姓生活,探索春晚+扶贫,春晚+非遗的模式,将乡村春晚这一群文活动品牌做大做强,巩固非遗扶贫成效,服务乡村振兴。


(潜山市文化馆 芮刘斌 王恩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