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安庆市纪录小康工程网上平台->正文

身边典型在乡村振兴中的思想道德引领示范作用

  内容提要:近年来,潜山市槎水镇高度重视“身边好人”等身边典型的选树和宣传工作,坚持发挥身边典型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的思想道德引领示范作用,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建设,创新活动载体,通过主题引领、阵地构建、方式创新、队伍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加强群众身边典型的社会尊崇,提升他们的荣誉感和自豪感,营造全社会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让基层群众觉得身边典型能够可亲可敬可信可学,让模范人物的道德实践和崇高精神引领着新时代社会新风尚,进一步激励广大群众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补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精神短板”。

  关键词:身边典型;乡村振兴;引领示范

  在乡村振兴中,乡风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过程中,我们身边会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或助人为乐,或见义勇为,或诚实守信,或敬业奉献,或孝老爱亲,他们是乡风文明建设的先进人物典范。以他们为思想道德引领,将会对乡村振兴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本文拟以笔者所工作的乡镇为例,具体阐释身边典型在乡村振兴中的思想道德引领示范作用。

  一、当前槎水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潜山市槎水镇位于大别山东麓、潜山市西北部,辖12个村和1个居委会,176平方公里,105国道和241省道穿境而过,正在修建的岳武高速东延线在这里设有出入口,交通便利,是潜山西北部交通枢纽。这里山峦叠嶂,林海起伏;资源富集,产业兴盛。槎水镇2019年荣获“安庆市第六届文明镇”称号,9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贫困发生率已降至1.2%。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民营企业外迁和槎水中学改制,对地处山区的槎水镇镇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在一些群众中也存在着有悖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行为。一是缺失奋斗精神,存在有“等靠要”思想。面对蚕茧和一些农产品价格低迷,一些农户开始放弃传统的栽桑养蚕等产业,存在有耕地抛荒现象;有一些人,要求加入贫困户,要求享受低保等等,而不愿意靠自己奋斗;有的原本儿女应尽孝道,昧着良心,把父母的户口拨开,想办法争个贫困户,把孝老的责任推给政府;也有一些贫困户以贫困户为荣,说些“我是贫困户,你就要满足我……”。二是有的群众相互攀比、铺张浪费,不厉行节约,有破坏生态现象。在红白喜事中,有大操大办现象,抽四十多元一包的香烟,喝200多元一瓶的白酒;一些地方兴建豪华墓地,致使青山白化;有的人为了眼前利益,开山毁林、挖沙取土,破坏生态。三是存在有不文明行为。在集镇中不服从管理,占道经营,不落实门前三包,抢占绿化带种菜;在疫情防控期间暴露出有一些不服从社区管理行为;不响应政府号召,存在有“脏乱差”现象,“改水”“改厕”推进难,移风易俗还任重道远。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当前,槎水镇正与全市一道,积极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充分挖掘当地富硒、富锌、富负氧离子资源,以生态旅游、健康农业发展为突破口,打造长三角生态健康后花园。

  二、大力宣传倡导身边典型,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

  近年来,随着扶贫工作不断深入,在槎水镇涌现出了一些群众身边的先进典型。有不甘贫困、努力奋斗的脱贫群众,其中典型的有金波村因病致贫的徐义润、龙关村身残志坚的退伍军人徐礼汉、万全村一家三人均为残疾人的林中元这三户。他们在党的扶贫政策的引领和支持下,逐渐在困难面前振作起来,学技术、学经营、勤劳作、善持家,政府帮一把,自己挣一把,都已经光荣脱贫,成了“脱贫之星”,成了全镇贫困群众的榜样。徐义润依靠生态养殖积极脱贫的事迹被《中国扶贫》杂志、安徽日报农村版刊登,徐礼汉荣获“安庆好人”“潜山道德模范”等光荣称号。槎水镇因势利导宣传这些身边典型,抓好舆论引导,传播凝聚正能量,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为全镇的社会经济发展稳定大局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2016年以来,槎水镇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集体和文明家庭、道德模范、“安庆好人”“潜山好人”等群众身边典型。木岗村冯岭组十多户村民30多年爱心接力,本组的五保老人成百岁寿星,在当地传为美谈。乐明村20名复退军人退伍不褪色,多年来主动服务群众践初心,成了当地一大特色。身残志坚的农民企业家、“安庆好人”获得者陈结来20年坚持绿色发展,为槎水蚕桑、瓜蒌产业呕心沥血,深受当地群众信赖。槎水村创建了双塘乡风文明示范点,后冲村建立了文明超市,万全村推动“门前三包”示范户创建,逆水村引导群众成立“金凤凰”舞蹈队,皂河村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在疫情防控中为社区管理提供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2014年以来,槎水镇有储浩川、陈结来等23人荣获“安庆好人”殊荣,有52人被表彰为“槎水好人”,有40人被评为“孝老敬亲”道德模范,有37人被推举为“好婆婆”“好媳妇”。金波村何汪洋家庭、万全村仰胜利家庭分别荣获“安徽省最美家庭”荣誉称号。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习近平总书记讲的这两句话,形象地指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

  槎水镇通过培树和宣传这些群众身边先进典型,“讲好新时代农村好故事、传播新时代农村好声音”,进一步弘扬了社会正气,立足于外树形象、内聚能量,传播党的声音、汇聚槎水力量,扩大槎水影响力,用身边的典型教育引导身边的群众,增强群众认同感。

  三、继续在教化和转化上下功夫

  落实习总书记指示精神,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还需要在“教化”和“转化”上下功夫。

  一是在“教化”上下功夫。随着脱贫攻坚向纵深推进,尤其是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即将实施,槎水镇有的地方仍然存在重“口袋”轻“脑袋”现象。因此要以教化为本,说服教育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要广泛深入、毫不松懈地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坚持身边先进典型教育引导,以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特别是要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等重要思想让全镇家喻户晓、入脑入心,使大家都真正明白,任何成功,“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必须自强不息、自力更生、不等不靠,从而点亮山乡群众的精神世界,激发其内生动力。

  近年来,槎水镇新建有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槎水乡贤文化园、各村居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这些场所都是群众思想道德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基地,全镇干部职工、学生、居民群众都是这些阵地的主角。在槎水乡贤文化园的宣传栏内,常年成列有“安庆好人”等群众身边典型的事迹;槎水镇常态化召开“身边好人”座谈会,共开展学习交流活动12次;成立由“安徽省劳动模范”“安庆好人”储浩川等身边典型组成了道德模范宣讲团,组织开展道德模范进机关、进校园、进村居、进农家宣传活动27场次;组织道德模范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20多次,充分发挥身边典型示范引领和“传帮带”作用,在群众中引起了积极反响。

  与此同时,我们还准备将身边典型和乡贤文化结合起来,通过身边典型的发现和提炼,不断发掘新时代乡贤。通过乡贤个人的领导示范,带动人们向乡贤看齐,向乡贤学习,进而使整个乡村的风气向善转变。

  二是在“转化”上下功夫。当下,槎水农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其中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乡风文明建设既包括促进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发展,改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又包括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遵规守约、尊老爱幼、邻里互助、诚实守信等乡村良好习俗,努力实现乡村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还包括充分借鉴国内外乡村文明的优秀成果,实现乡风文明与时俱进。对此,槎水镇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大力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开展身边典型宣传、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把槎水广大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转化为崇尚文明、艰苦奋斗的动力基石。槎水镇各村居将移风易俗工作纳入村规民约,建立健全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利用这些群众组织对一些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遏制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奢侈浪费、盲目攀比的奢靡之风,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理念,弘扬勤劳节俭的优良传统,形成节约光荣、铺张可耻的良好风尚,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地。同时,槎水镇创新创建了乡风文明示范点、文明超市等,以点带面逐步全面推广,示范作用明显。

  大力促进美化净化乡村心灵环境。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定期组织身边典型参与的卫生检查评比活动,让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序化水平明显提高。

  乡村振兴离不开身边典型引路,身边典型宣传有助于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只要我们咬定青山不放松,成风化人,久久为功,就一定能够在新时代让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成果焕发出新气象。

  发挥身边典型在乡村振兴中的思想道德引领示范作用,不是一场短暂的“阵地战”,而是一项唤醒民众内心深处“真、善、美”的“持久战”。其必将引领广大人民群众在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奋勇前进、引吭高歌。

       参考文献:

  李周:《深入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人民日报》,2018-02-22(14).


(潜山市槎水镇人民政府 卢育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