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安庆市纪录小康工程网上平台->正文

三铺:让城里人羡慕的新农村
——安庆市怀宁县公岭镇三铺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调研报告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和首要任务。安徽怀宁县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引导更多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资源要素向乡村集聚,汇聚起乡村产业振兴的强大力量,农村创新创业环乡村振兴,境不断改善,乡村产业快速发展,促进了农民就业增收和乡村繁荣发展。公岭镇三铺村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和不懈努力。

  一、基本情况和取得的成就

  三铺村位于怀宁县公岭镇东南部,全村总面积6.8平方公里,拥有山场5500多亩,人口2260人,怀宁县半程马拉松赛道过境2.9公里,省道238过境4.45公里,交通区位明显。


微信截图_20211020093549.png
微信截图_20211020093549.png


       近几年来,三铺村党支部立足村情、因地制宜,抓产业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一是观念创新。明确产业发展是第一要务,着力打造产业发展的软硬环境。二是思路创新。找准产业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重点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农副产品加工销售业。三是方法创新。广泛发动群众,开展全民创业,引进外地老板来村投资兴业和鼓励本村在外务工经商的能人回乡创业,争取镇工业园落户村里,引进浙江老板章来金承包山场投资创办金达农业生态示范园,鼓励和支持众多青年农民回乡创业,如今,三铺村俨然成为远近闻名的“花之乡、果之园”。该村先后获得“全国森林村庄”、“省级美丽乡村重点村”、“安庆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微信截图_20211020093549.png

       二、典型经验和特色做法

  (一)门口就业乐村民

  站在三铺村党群服务中心大楼俯瞰,一望无垠的果园绿色蓊郁,清澈的池塘泛着金波,宽阔的村道上车过人行,徽式农房掩映在林中。“三铺村以前村民外出务工居多,是个十足的空心村,如今回到本地就业创业的青壮年就有420多人,空心村正朝着实心村转变呢。”三铺村党支部书记查显林说。

微信截图_20211020093549.png

      “以前在云南、贵州做点小生意,饭点没准头,饱一顿饿一餐,一年到头,春节才着一趟家,过了正月初五六的,就要寻思着出门。从2013年起,我就到这里务工,每月到手的工资2500多元,钱也不比外面少,还每天伴着家人,心里头乐呵着。哪里不是干?在家门口干,心里里头乐呵着。”回忆起在外奔波的日子,今年62岁的三铺村村民刘立高唏嘘不已。

  上班到科技园,下班回到家,重复而有序的日子,令刘立高折心动容。刘立高所说的“在家门口干”,说的就是座落在村里的浙商章来金名下的金达生态农业科技园。

  村民程小莲永远不会忘记,早年和丈夫年年外出务工,每年春节一过就得出门,不是万不得已,一般是下一个春节才返回,为不让两个孩子知道,离别前两人总是偷偷收拾行李,凌晨三四点钟离家。 “如今,这样的情况怕是不复再现了。”回到村里的程小莲说。

  几年前,看好三铺村丰富的山场资源,更为村干部诚心安商所折服,浙江萧山客商章来金一眼相中这里,创办起金达农业科技园,流转山场600多亩,从事猕猴桃、杨梅、蓝莓、火龙果、砂糖桔种植和生态养猪业,吸纳三铺村和周边200多村民长期在此务工。

微信截图_20211020093549.png

       有着5500多亩山场的三铺村,秉持“吃山”更要“科学吃山”的理念,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和兴村富民的切入点,近几年来先后引进了5家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这些企业做足山场文章,栽植蓝莓、树莓、杨梅、火龙果、黄桃、桑葚、蓝黑葡萄、桂花等果树苗木,林下发展养殖业。目前全村已整合山场3500多亩,统一流转用于发展特色林果产业;全村果园、苗圃达到了1600多亩。

  三铺村为何致力发展果树苗木产业呢?有记载以来,忧患意识浸入骨髓的三铺先民从来就不让庭院、房前、屋后空着,有村庄有人烟的地方就都有桃、梨、杏、柿、板栗、枇杷,一到春天,桃花红,梨花白,杏花粉,一花才谢,一花又开,蝶儿忙,蜂儿喧,果熟时,鸟立枝头语,人在树下欢,三铺人之所以热衷栽种果树,一是传统的延续,二是这里的土壤气候适宜果木,三是为了绿化美化居住环境。

  与往年不同的是,如今三铺人栽种果树,常规品种不见了,多为时尚品种,而且不断季,旨在推进生态农业、民俗文化和乡村旅游交叉融合,打造集农事体验、水果采摘、休闲度假和民俗体验于一体的“农旅融合”新业态,做大做活“农业+旅游”文章,辐射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和村集体皆增收。今年6月13日公岭镇在三铺村举行第二届杨梅旅游文化节,采摘季迎来周边游客2多万人次,实现采摘等收入150多万元。

  (二)外资兴业富村民

  安徽张晓毛食品有限公司于2016年7月落户三铺村,这是落户三铺村的5家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其中一家。公司在三铺村投资1.2亿元,分期建设50万只现代化蛋鸡养殖基地以及集农业体验、休闲观光、度假美食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园区。在公司鸡蛋包装车间务工的汪贵爱说:“我今年50多岁了,以前一直在苏州做缝纫工,得知村里引进了这家企业,我一看,包装鸡蛋挺适合我的,今年顺利应聘上了,每月不仅可挣下2500多元,还能照料老人和小孩。工作待遇和工作环境我都非常满意。”据了解,在张晓毛食品有限公司,像汪贵爱一样由村民变身职工的,不下三四十人。

微信截图_20211020093549.png

      “当初之所以选择落户三铺村,说到底是被这里的好环境所吸引,我只举一个例子,公司一期建设时,光迁坟就达120多棺,我人生地不熟的,一时间手足无措,村里干部二话没说,出面协调,上门服务,很快就将净地交给了我。”回忆往事,张晓毛很是动情。

  在金达生态农业科技园等外来企业的带动下,三铺村投身现代生态农业、服务业呈现“葡萄串效应”,这几年村里原本在外经商的青年农民刘小虎、吴小红等数位村民先后回到家乡创业,或从事苗木生产,或从事瓜蒌种植加工。

  查长周是地道的公岭镇三铺村人,中学毕业后就外出从事销售行业,在拓展了视野、丰富了阅历、完成了资本积累以后,于2013年毅然回乡办起加工厂、养殖场,2016年他又投资300多万元承包了本村闲置山场200余亩,用于发展蓝莓。同年,他再次筹资100多万元,创办了长周农林发展有限公司,从事油茶种植、苗圃等经济林。现在,查长周在三铺村的总投资达到了500万元,吸纳本村及周边村民70多人务工。“当初流转山场,挨家挨户跑,进展不大,在村里出面协调下,村里将我看中的山场整体打包流转给我。”企业做大做强了,查长周时常念起村干部发展情。如今,查长周又在着手与人联合在村里投资5000万元发展康养一体项目,

  (三)文明创建靓村容

  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有人有章,还得有钱。2019年村集体收入超过50万元。随着村集体收入增加,三铺村加快了办好公益事的步伐。

  2013年,三铺村被列入第二批省级美丽乡村重点村,村“两委”把握机遇,整合美丽乡村建设和村集体自有资金,修建通组水泥路26公里,安装路灯196盏。三铺中心村环境整治面积达21200㎡,完成中心村三铺组、更楼组周边空地整体绿化苗圃6000㎡,对中心村40户农户房前屋后及庭院进行了环境整治和绿化美化,绿化面积35亩、植树树木28000棵,改造旱厕达100%,清理污水沟2500㎡,兴建排水沟4260m,建成微动力污水处理设施,并结合水利兴修扩挖当家塘6口,完成小河塘景观改造工程,兴建起水冲式公厕和垃圾收集房,配置了垃圾桶,配备了专业保洁人员。实施了300户的沼气民生工程和生态家园项目。近期村里正在铺设4.45公里的蓝莓马拉松跑道,该工程在2019年5月前全面完工。

微信截图_20211020093549.png

       三铺村还在乡风美上不断发力,到目前已建成文化广场,投资40余万元实施了农民文化乐园项目,兴建了便民服务中心综合楼,建成幸福生活e站,兴建多处文化墙。大张旗鼓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卫生文明户、道德模范、三铺好人、卫生户、五好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等创建评比表彰活动,弘扬社会正能量。依托村民文化广场、乡村大舞台、农民文化乐园、示范妇女之家、儿童快乐家园、老年人活动中心等阵地和平台,经常性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娱乐活动,如送戏下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文艺演出、广场舞比赛等,以此促进乡风文明建设。

  磁石召铁。越来越好的环境,吸引着村里在外经商务工的年轻人加快了回村发展的步伐,昔日空心的三铺村正在向着实心村迈进。到目前,全村回来创办领办实体的,加上回到村里就业的日益增多。在外经商务工有成的年轻人回村兴业,不仅激活了乡村经济,还带活了昔日沉寂的乡村。

  让农业加快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加快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加快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农村才能真的越变越美,农民才能真的越变越幸福。

  三、建议和展望

  一是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是相互融合和统一的。要从实际出发、坚持问题导向,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实现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对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而言,必须以产业振兴为抓手,坚持造血式开发扶贫。要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注重长期培育和支持种养业发展,实行产业兴县、产业强村。在深度贫困地区,培育一些区域性的农产品品牌,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发展格局。针对深度贫困地区区位偏远、资源分散的约束,要组织好产销对接,利用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切实解决扶贫农产品滞销问题。

  二是做好乡村规划和布局。乡村振兴,离不开村庄规划和布局。村庄规划和布局要深入农村群众,广泛听取广大农民的真实意愿,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诉求,尊重当地风俗习惯和农民意愿;要统筹协调,全面评估,按照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进行划分,分类规划布局不能由单一职能部门来决策,不能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处理,以免好事没办好;要推进城乡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安排村庄布局,完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乡村居民社会保障水平,推动人口、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有序流动,建立健全有利于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机制。

  三是为乡土人才赋能。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要大力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将人才引入乡村、留在乡村,乡村振兴才有底气。为此要广开门路“引”、任人唯贤“选”、多措并举“育”、不拘一格“用”、做好保障“留”。对偏远乡村而言,更要把解决人的问题作为根本,把乡村的职业教育、基础教育、劳动力的就业培训等,纳入到乡村振兴体系中,让乡村书声琅琅,让乡村处处是“土专家”“田秀才”,吸引优秀的外出务工人员回流农村、返乡创业,让农村创新创业更加活跃。

  四是强化投入保障。解决钱从哪里来,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绕不开、躲不过的必要条件,而优化财政供给结构,推进行业内资金整合与行业间资金统筹相互衔接配合,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盘活用好涉农资金用于乡村振兴显得非常重要。由于涉农资金名目数量多、分配管理限制多,普遍存在多头管理、交叉重复、使用分散等情况,造成涉农资金使用效益不高。实行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就是在保证增量同时用好存量,以资金的结构优化提升支农效能。在具体操作上,对性质相同、用途相近的涉农资金,建立部门会商机制,确定牵头部门,避免“多头管理、交叉重复”;对功能互补、用途衔接的涉农资金,发挥县级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的主体作用,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集中投入、各负其责、形成合力”的原则,统筹安排集中投入。对行业内交叉重复的涉农资金进行清理整合,实行涉农资金“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模式,同步下达、同步考核;完善涉农资金分配指标体系,创新绩效评价办法,建立以绩效评价结果为导向的资金分配机制。

  五是做强乡村特色产业。改变当前乡村特色产业中第一产业向后端延伸不够、第二产业向两端拓展不足、第三产业向高端开发滞后的状况,建设富有特色、规模适中、带动力强的特色产业集聚区,形成“一村一品”微型经济圈、农业产业强镇小型经济圈、现代农业产业园中型经济圈、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大型经济圈。改变当前农产品加工业创新能力总体不强、开发层次较浅、质量效益不高状况,鼓励和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引导大型农业企业发展精细加工,开发类别多样、营养健康、方便快捷的系列化产品。改变乡村休闲旅游景点“乡村性”“乡土气”不足、“千村一面、千景一版”的状况,建设城市周边、自然风景区周边、民俗民族风情区、传统农区等乡村休闲旅游区域和景点,推进乡村休闲旅游服务产品差异发展。

  六是强化利益联结机制。坚持把农民更多增值收益作为基本出发点,着力增强农民参与融合能力,创新收益分享模式,健全联农带农有效激励机制,大力推广“订单收购+分红”、“土地流转+优先雇佣+社会保障”、“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让农户分享加工、销售环节收益,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效益。


(中共怀宁县委宣传部调研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