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安庆市纪录小康工程网上平台->正文

以党建为基,铺就发展快车道
——桐城市范岗镇杨安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调研报告

  位于桐城市范岗镇的杨安村,近些年来,从乡村面貌、群众生活等各个方面,演绎着人民创造小康生活的美好故事,美丽乡村的画卷在这里徐徐展开。从前是羊肠小道,而今宽阔干净,水泥路通村到户;从前是塘口、沟渠杂乱,如今“田成方、渠成网、旱能灌、涝能排”,全村皆是高标准农田;从前是负债累累,如今的“钱匣子”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从前是基础薄弱的“落后村”,如今成了远近闻名的“后劲村”,还引来了安徽省首个现代智慧农业产业园项目在此落户,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一、杨安村基本情况

  杨安村位于桐城市区以南、范岗镇以北,距市区仅6公里,东临龙眠河,西临206国道,交通区位明显。总面积7.5平方公里,下辖41个村民组。全村现有人口1332户5260人,党员164名,村干7人。村内建有小学一所、卫生室一所,小二型水库(大官塘)一座。地处丘陵地带,地势平坦,水系发达,耕地面积5000余亩,盛产稻麦。

  杨安村由原杨桥、姚闸、余桥、大安四个村于2004年合并而成。合村初期,村里出行及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十分落后,“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村民收入来源主要是种植水稻,人均年纯收入不足3000元。2019年,村民人均年纯收入达1.7万元,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70余万元。全村5000余亩耕地已全部入股,村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主要从事二三产业,实现一手领入股分红,一手领务工工资。2011年7月4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同志亲临视察。杨安村先后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安徽省美丽乡村建设重点示范村、省级生态村、桐城市党建示范村等荣誉称号,连续10年荣获范岗镇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农民收入的稳定增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结出了丰硕成果,加快推进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特色做法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杨安村有此变化,全靠在党建的引领下,村级一班人解放思想,担当作为,坚持因地制宜,千方百计盘活农业生产要素,做活现代农业大文章,努力建设富裕文明美丽的新乡村。

  (一)建设一支干事创业的“好队伍”

  群众富不富,关键在支部。范岗镇坚持“靠得住、有本事、群众公认”的选人用人原则,将政治坚定、思想活跃、致富有方、乐于奉献的农村经济能人选拔到村级基层党组织中来,为杨安村配备了一个“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村领导班子,为引领村级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现任杨安村党总支书记和村委会主任都是本村的致富能手,都有自己的经济实体。他们有奉献精神,闯市场的经验足,经营管理的能力强。村委会主任连续两届获桐城市“十佳村主任”称号,经营的企业还带动本村及周边60余人就业。

微信截图_20211020093549.png

杨安村党总支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村级发展的方向在哪里,道路怎么走,首先必须对村情民意有个准确的掌握。村两委班子成员深入田间地头对全村情况进行调研,走进群众家中充分征求村民的意见和建议,重点了解发展的短板是什么。杨安村两委班子还通过理论学习、外出参观、座谈交流等方式,激活观念,加快村干部自身的思想解放,达成发展的共识。“大家意识到,村里的优势和特色在农业,要围绕现代农业做好文章。”杨安村党总支书记齐德苗在调研和考察后说到。

  没有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农村和农业的现代化就瘸了一条腿。合村初期,杨安村硬化道路不足2公里,塘口、沟渠杂乱,田是“豆腐块”式的,最大的一块田都没超过2亩,各家耕种各家的田,没法用机械,多半靠人工,耕种费用很高,虽然一年种两季稻,仍然挣不了钱。面对前进道路上的 “绊脚石”,杨安村两委干部咬定目标,卯足干劲,2004年以来,杨安村积极申报各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村级筹集配套资金加快项目建设,修路、治水、改田、植绿同步,着力建设“生产、生活、生态”合一的新杨安。目前全村硬化村组水泥路约30公里,率先在全镇实现村级主干道路灯全覆盖,并建成高标准农田5000余亩。2009年到2011年,村两委班子成员围着土地转,反复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引导村民转变观念,仅用了3年时间,就完成了土地的整村流转,为发展现代农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探索一条富民强村的“好路子”

  村级集体经济强、农民生活富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意。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坚强支柱,是实现农民生活富裕的重要支撑,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迫切需要。杨安村在村级发展的道路上,勇于探索,积极实践,走出了一条村富民强的好路子、新路子。

  一是有效盘活土地。盛夏时节走进杨安村,抬眼可见,皆是绿油油的稻田。走进其间,田成方、渠成网、林成行、路贯通。“这些田不仅看着规整,还能实现‘旱能灌、涝能排’。”齐德苗说。田平整了,可以实现机械化耕种,如何让农田发挥最大效益?杨安村决定实施土地流转,并且是整村流转,让大户来统一经营。“当时我还想不通,自家的田,为什么要流转给别人,我自己种啥?”杨安村大屋组村民黄晓林说,起初他不愿意流转,后来尝试了才发现,田租出去比自己耕种好太多了,“每年能收到2000元左右的租金,妻子从田里解放出来后,去了村里的制刷厂上班,一年还能多挣2万多元。”

  当时,范岗镇制刷业兴起,杨安村民营企业加速崛起,村民告别种田后,或转岗为工人,或自主创业。目前村内有大小企业百余家。腊树组村民吴世中,以前在家守着田,闲来做铁艺,后来土地流转出去,他专心做铁艺,并成立公司,目前公司年产值近5000万元。

  2011年以来,村集体每年从土地整村流转中获得基础设施维护费,增收17万元。从前效益低的“豆腐块”农田,而今全部实现了耕种全程机械化,每亩产稻650公斤。杨安村也成为了省级“一村一品”粮油示范村、桐城市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核心区。

微信截图_20211020093549.png

安徽省“一村一品”粮油基地(杨安村)

  二是实施“三变”改革。2011年7月4日,李克强总理到杨安村视察时,作出了“发展现代农业大有潜力”的重要指示,这进一步坚定了杨安村人的信心,为现代农业发展指出了新道路。

  2017年,杨安村在桐城市率先实施“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农村“三变”改革,组织全村40个村民组以5000余亩土地入股村集体成立的合作社,合作社又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安徽绿福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以农田基础设施和土地入股公司)。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三变”模式,2017年底合作社首次分红110.1962万元。2019年全村村民获得入股分红214.2万元,村集体获得入股分红22万余元。

  在盘活土地后,杨安村又变废为宝,将闲置资源变资产。根据本村小微企业多但缺少生产车间的实际情况,2019年村里将辖区内闲置的姚闸小学申报党建引领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新建成一座700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通过公开招租的方式,由企业竞标入驻,2020年就为村集体经济实现增收5万元,并将成为今后每年村里的一笔可观收入。

  杨安村还成立了安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承接小工程建设,经营村内资源,以此促进村集体增收。2019年,该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8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70余万元,村民人均年纯收入达1.7万元。

  三是引入特色项目。走进杨安村,一座正在兴建中的农业大棚很是抢眼。它连成一个整体,占地数万平方米,约有两三层楼高,这正是智慧温室大棚,具有产量高、寿命长、气候稳定、能耗低、土地利用率高等优点,可实现立体栽培、无土栽培、自动化控制等世界领先的生产方式。

  2018年底,桐城市现代智慧农业产业园落户杨安村。园区总占地面积800亩,总投资预计10亿元,其中一期投资约1.7亿元,占地150亩,种植面积约4.5万平方米,配套建设物流仓储中心、休闲观光园区。一期项目已于2019年开工建设,温室大棚预计2020年9月投入使用,主要种植番茄。达产后年产番茄约2000吨,年产值约5600万元。后期投资8.3亿元,建设2—5个同等面积的大棚,配套建设产业加工园区、信息数据中心、科技研发中心。

  杨安村安升农业公司拟将王庄、华庄两个村民组的土地、劳务输出、基础设施等资源入股智慧农业产业园项目,项目建成后将解决该村200余人的富余劳动力就业,带动农户增收的同时,村级集体经济每年有望增收20余万元,2020年,杨安村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将实现稳定性增长。

微信截图_20211020093549.png

桐城市集体经济发展学习实践基地(杨安村)

  (三)打造一片文明美丽的“好风景”

  全面小康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村里的“家底”厚实了,老百姓的实惠也越来越多。如今,杨安村内已是一派“宽阔道路处处通、水清岸美空气新、人和景美万事兴、宜居宜业又宜游”的景象。

  一方面乡村建设更加美丽。杨安村于2013年被确定为安徽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坚持因地制宜,不搞大拆大建,凸显更多的地方人文元素,打造山水田园风光。杨安村把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作为重要抓手,着力构建农村环卫保洁长效机制,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每户袋装、日产日清。同时大力推进安全饮用水和改水改厕等工程,达到住干净屋、吃洁净水、上卫生厕的标准。2015年已实现村庄环境整治整村推进。2014年在省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评比验收中获得皖中片第一名,入选锦绣江淮好家园(2013版)省重点示范村五十例。

  一方面乡村治理更加完善。在推动村级发展的过程中,杨安村坚持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充分尊重群众的智慧,广泛凝聚群众的力量,达到干群同频共振。在村级事务决策和实施过程中,坚持公开透明,广泛进行宣传,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村级工作获得了群众的大力支持,实现了工作推进实施的畅通无阻、高效落实。加强引导,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村级事务,投身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等工作,涌现了很多村民支持村庄亮化、道路建设的典型。同时,充分发挥党员的力量,在全村开展党员“挂牌亮身份”行动,激发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岗,展现了先锋模范作用。

  一方面乡风文明更加浓厚。钱袋鼓起来了,脑袋也要同步富起来;物资生活的充足,少不了精神面貌的提升。杨安村健全完善农村“一约四会”,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辟农村体育文化场地,推进移风易俗,树新风,摒陋习。积极开展“好人好事”评选,并注重在脱贫攻坚领域选树典型,宣传他们脱贫致富、孝老爱亲、邻里互助的典型事迹,累计推荐上报典型人物20余人,位居全镇前列,并广泛进行宣传和表彰,弘扬正能量,发出好声音,在全村大力倡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乡村发展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如今的杨安村,村民们在农闲之际、茶余饭后,多会走出家门,或漫步于乡间小道,或舞动在村庄广场,一派幸福美满的生活场景尽收眼前。

  三、下一步工作展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在眼前,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梦想催人奋进。杨安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途上,面貌日新月异,变化真实可感,百姓安居乐业,充分折射了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伟大成就。接下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杨安村将乘势而上,继续前进,奋力作为,迈向更加宽阔光明的康庄大道。

  一是让党建引领更强。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加强村两委班子成员及全体党员的理论学习和培训管理,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发展能力,矢志担当作为,筑牢基层战斗堡垒。

  二是让村级发展更高。进一步盘活村级闲置土地、房屋、水面等资源,实现尽收多收;依托智慧农业产业园,大力发展乡村休闲采摘、观光旅游业,打造生态休闲旅游区,形成桐城名片;发挥区位优势作用,突出招商引资,引入优质企业,多渠道持续增强集体经济发展。

  三是让文明乡村更美。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村庄环境,更多惠及全体村民的生产生活;进一步提升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先进做法,健全“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提升群众文明水平,助力乡村振兴,实现更高水平的乡村居住品味和群众幸福指数。


(中共桐城市委宣传部调研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