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站迎来首趟高铁列车 通讯员 金健 摄
潜山高铁站外景 通讯员 仰焘 摄
高铁站内随处可见的“中国风”通讯员 仰焘 摄
高铁站候车厅 通讯员 仰焘 摄
高铁站进站口 通讯员 仰焘 摄
夜晚下的高铁站 通讯员 仰焘 摄
12月30日上午9时52分,G4660和G4791车次高铁列车相继稳稳驶停潜山站,经停2分钟后,缓缓驶出,随后分别向东、西方向疾奔。
这是潜阳大地上第一次出现高铁飞驰,标志着潜山高铁正式通车,意味着潜山正式迈入“高铁时代”,高质量发展迎来新篇章。
潜山至京沪深当天往返
根据国家铁路“1.10”新图,从京港高铁潜山站出发,可直达北京、上海、杭州、南京、合肥、南昌、深圳、济南、郑州、西安等全国主要城市,以及阜阳、徐州、蚌埠、连云港、淮安、扬州、苏州、温州、台州、湖州、绍兴、金华、芜湖等长三角主要城市。其中,开行潜山站至上海站G7082/ 79、G7076/7车次始发、终到列车一对。潜山至南昌最快运行时间1小时50分,至深圳最快运行时间7小时,至上海最快运行时间4小时20分,可实现乘坐高铁从潜山至北京、上海、深圳当天往返。
潜山站15000平方米,最大容纳人数3400人,3台8线,在安九高铁沿线县级站中规模最大,采取上进下出式落客,建有匝道和落客平台。此外,拟建设的六庆铁路将在潜山站并站分场。届时,潜山站将联东接西、通南达北,成为区域高铁交通枢纽。
在高铁站区域服务管理方面,潜山市成立了直属正科级事业单位:高铁综合服务中心,已从相关部门抽调人员驻站,为广大乘客全力提供优质服务,确保高铁站运营安全有效、服务质量过硬。
交通换乘便捷顺畅
为方便乘客快捷乘坐高铁,潜山高标准无缝隙建设了高铁配套基础设施。新建6万余平方米的高铁站前广场,地下停车场建筑面积达2.8万平方米,可停463辆社会车辆,出租车蓄车场面积达9900平方米,广场东西两侧建有公交车和旅游大巴停车场;新建市区至高铁站7.36公里、十分钟直达高铁站的快速通道,路宽45米—50米,双向六车道,设计速度60km/h;新建977米潜河大桥,打通河西片区群众乘坐高铁断头路;新建高铁片区防洪排涝站,新建日处理1000吨污水处理厂。
为确保旅客便捷换乘公共交通,潜山还在交通班线上作了充分准备。一是新增市区至高铁站公交8号线。配备新能源公交车8台,25分钟左右一班,运营时间与高铁运营时间一致,末班车发车时间为高铁到站公布的时间延时15分钟。二是设立高铁站至天柱山景区的旅游专线。配备9-50座不同座位车辆12台,运营时间与高铁站运营车次和到站时间一致,确保旅客下高铁即可直达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天柱山。
双招双引“快车道”
迈入高铁时代,融入全国高铁大网络,不仅在于畅通区域交通,压缩出行时间,更将加速和扩大信息、技术的传播,优化资源和市场的整合,带动“双招双引”美丽蝶变。
“经济高质量发展有了‘高铁引擎’,潜山招商工作必将把准高铁经济的‘速度脉搏’,跑出线索对接、洽谈、落地‘新速度’。”潜山市招商中心魏泰松介绍。
该市将紧盯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重点区域,用活用好以商招商、委托招商、平台招商等多种招商模式,积极承接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和扩张,努力实现招大引强。聚焦重点产业。聚焦医药健康、新能源新材料、机械机电、轻工制刷等产业,着力打造“长三角医药健康产业基地”“机械机电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地”“国家创新型刷业集聚地”,推进产业集群化、规模化、高端化发展。
文旅强市“加速度”
寒冬时节,天柱山滑雪场客流如潮,不论是滑雪新手“小白”,还是资深的滑雪爱好者,都可肆意地感受冰雪激情。高铁开通,“速度”加持的激情将传递得更远。
潜山文旅资源丰富,全市3A级以上景区17家,其中5A级1家、4A级5家,建成乡村民宿、高山滑雪、漂流攀岩、汽车露营、玻璃滑道、玻璃栈桥、低空飞行、长板速降、滑板运动、魔幻森林等一批旅游新业态。生态资源得天独厚,是全省唯一的富硒、富锌、富负氧离子“三富之地”,获评中国天然氧吧、国家森林康养基地。
高铁开通后,长三角城市均在潜山“4小时旅游圈”,形成了“同城”的格局,潜山文旅强市迎来全新机遇。拥抱高铁时代,该市将全面发力。一是交通零换乘。开通高铁站到A级景区旅游直通车、公交专线和汽车租赁服务,实现高铁站到A级景区交通“无缝对接”和“落地自由行”。二是服务一条龙。建成集旅游集散、旅游咨询、旅游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高铁站旅游集散中心。三是产品特色化。全力打造“国家级疗休养基地”“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级研学旅行示范基地”“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四是区域大协同。主动加强与高铁沿线及跨线城市的对接,联合打造“长三角名山名湖名城游”“皖南三山三湖精致山水游”“皖山皖水黄梅情游”等高铁旅游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