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时事评论->正文

让戏曲“活”起来“潮”起来“火”起来

  原汁原味的黄梅戏曲调、有板有眼的戏曲动作,融入校园课间操中会产生怎样的火花?5月11日,黄梅戏校园课间操展演视频一经发布,立即走红网络,同时在线下引发热烈关注。(《安庆晚报》6月10日)

  一说到戏曲,人们往往会将这种传统艺术形式跟“老”“旧”等字眼联系起来,这一方面说明大众对戏曲了解不够全面,同时也提醒我们戏曲的“年轻化”传播,不仅要加快步伐,而且要在“戏曲文化进校园”上下更大功夫,想更多办法,以创新思维推进“戏曲文化进校园”工作,让戏曲“活”起来、“潮”起来、“火”起来。

  黄梅戏校园课间操就是一个创新思维的鲜活案例。戏曲作为集中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融合吸收了诗歌、音乐、舞蹈、美术、服饰、武术等艺术精华,充分展现中华美学风范。通过贴近学生兴趣、贴合美育教育现实,将戏曲文化中的艺术精华,加以现代化提炼,年轻化转化,时尚化再造,以校园课间操的形式表现出来,不但学生愿意学、乐意学,更大的意义在于,这种寓教于乐的美育教育形式如同春风化雨般将喜爱戏曲的艺术种子播撒在孩子心田。

  “舞台方寸悬明镜,优孟衣冠启后人。”戏曲作为美育的一部分,是培养学生认识美和创造美的艺术。戏曲进校园,不是形式上的进校园,也不是短时间的进校园,而应不拘形式进校园,长时常态进校园,让学生自觉地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从优秀传统文化中获得思想涵养。可以说,戏曲进校园为校园文化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精神世界的塑造提供了无限可能。

  让戏曲“活”起来、“潮”起来、“火”起来,戏曲进校园是其中重要内容。戏曲在如今多样化的传播和转化下,承担着培养青少年审美能力、弘扬传统文化的任务。多一些“黄梅戏校园课间操”的创新,激发学生对传统戏曲的兴趣,让戏曲能以学生熟悉、喜欢的方式走进美育课堂,走进学生内心,我们还需要做很多具体而细致的工作。


(孙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