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最安庆->正文

1949年,“火箭军老司令”在望江

渡江战役二野四兵团十五军四十四师指挥部旧址


  1989年5月,秦基伟与向守志一起乘船前往南京。当船行至长江望江段时,两岸熟悉的景致将两人的思绪同时带回到40年前——那是1949年4月,他们曾一起在这里渡江,一个是先遣军军长,一个是第一梯队队长。

  在中国古代,常常会有一些地方割据势力。这些势力,大多数都不敢建国称帝,但是会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搞自己的一套。中央政权也就无法直接有效地管理到它。论实力,地方割据势力当然不足以与中央政权分庭抗礼,他们之所以能实现割据,很多时候依仗的不过是地理环境方面的优势而已,也就是所谓“天险”,如长江。

  有过九年义务教育经历的,历史课上没有全程睡觉的同学都知道:无论经历过怎样的纷乱,中国最后都会统一。也就是说,地方割据势力都逃不过灭亡的命运。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说得好:“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人民群众渴望统一,搞分裂必然是死路一条。在这种局面下,天险,实际上很不牢靠。我们不妨回忆一下:上一个想依靠长江天险阻拦正义之师“解放全中国”的是谁?结果又是怎样?

  1949年3月,当人民解放军进入望江县时,各地群众欢声雷动、情绪高涨。当然,我们的望江老乡们,对解放军的拥护,不会只表现在口头上。在之后的渡江战役中,他们捐献了大批粮食、柴草、猪肉、军鞋、担架、雨具等物资支援部队。青少年踊跃参军参战,船工民工积极报名参加渡江支前。

  而我们今天关注的是一个具体地点——檀树塘——当年3月27日,人民解放军二野四兵团十五军四十四师向守志率部进驻这里。

  向守志和四十四师指战员,在檀树塘一共住了20多天。

  这20多天里,解放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淋着绵绵春雨手抱钢枪在树林席地而坐,神情庄严,不私闯民宅,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自己捡拾柴草生火做饭……彻底颠覆了檀树塘老百姓固有的观念。自打民国乱世以来,他们见过兵痞,见过兵匪,人民的军队还真是头一次见。

  “这是神兵吧?天下苍生有救了!”村里的族长徐明岩,算是见多识广的场面人了,也被这样的队伍给震撼到了。于是,他将自家最好的房子给师部作指挥部。顺便提一句:本文物就是这座房子,渡江战役二野四兵团十五军四十四师指挥部旧址。

  徐明岩的妻子王玉萍,还义务为指挥部指战员烧火做饭。徐明岩家里开有酒坊和染坊,经济条件较好,又是德高望重的族长。在他的率先垂范下,村里30多户人家纷纷腾出房子主动邀请解放军入住。当得知解放军急需渡江船只时,有人拆下自家的房门、有人捐出木板床板、有人打捞起怕被国民党军抢走已沉入湖底的木船。这20多天里,泊湖到处可见支前群众忙碌的身影和“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 的场景。实际上,和平时期也能见到——泊湖每次经历大汛时,都有类似场景。

  那可是3月,最低气温常常还在个位数的3月,泊湖的湖水仍然冰冷刺骨。当岸上的人们都还穿着棉衣时,解放军战士们已经着短裤,日日苦练游泳、升帆、划船。

  2011年,向守志将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对渡江战役的胜利原因进行分析:“第一,坚信不移、不折不扣地坚决执行党中央、中央军委毛主席的命令,当年的口号就是党指挥到哪里部队就打到哪里,打到哪里就一定要打胜;第二,兵民是胜利之本,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渡江所用的船只都是老百姓的船,这些船是沿江沿湖渔民的生产、生活资料,他们就靠这个吃饭。我们部队在檀树塘驻扎、在泊湖水上练兵20多天,望江老百姓送粮送菜,民工船工踊跃支前,他们的奉献是无私的;第三,战士们不怕牺牲、英勇善战、不怕一切艰难险阻,只要上面有命令,刀山敢上、火海敢下,这样一种英雄气概在精神上压住了敌人;第四,团结就是力量,渡江战役是集体的胜利,作战中,各部队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互相配合。”

  我们有这样的人民,有这样的人民军队,什么天险,什么固若金汤防线,都不过是反动派灭亡前的“自嗨”罢了。

  2022年了,除了少数“脑回路清奇”者,很少有人提及所谓“天险”了。毕竟,我们还有14亿多人民的意志,是任何人都无法忽视的无比强大的力量。再者,我们人民军队的武器装备水平,也早已今非昔比,别的不说,再厉害的“天险”,能挡得住“东风快递”不?

  说到“东风快递”,也就是咱们的火箭军,和本文物也是有联系的,联系就在向守志将军。1960年,这位曾经鏖战沙场的铁血战将,接受组织安排到军校当校长,为国防现代化奋斗。这个军校当时叫炮兵高级专科学校,现在已经改名了,叫做火箭军工程大学。他与火箭军的缘分还不止如此。1966年7月, 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成立,向守志任第一任司令员。众所周知,“二炮”就是火箭军的前身。在这些岗位上,向守志为火箭军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保护人讲文物


  檀树塘,今属望江县凉泉乡太华村。这里有一棵老树,一棵枝繁叶茂的老枫树。当年,指战员在树下召开誓师大会,“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呼喊声在泊湖上空回荡着,久久不息。这棵树已经被望江县林业局挂牌为保护树木。老树的边上,就是这座老屋——现为望江县文物保护单位的渡江战役二野四兵团十五军四十四师指挥部旧址。

  “这是一座民国初年青砖小瓦建筑,一进三幢、中间有天井,总面积200多平方米。现旧址仅存65平方米,向守志所住东厢房仍存。1949年4月21日上午,就是在这里,在檀树塘,十五军召开誓师大会。大会由军政委谷景生主持。会上,军长秦基伟代表军党委将‘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两面红旗授予担任渡江突击作战的四十四师130、131团。”7月29日,望江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副主任马薛毅介绍,该文物见证了望江人民为支援大军渡江所做的无私奉献,在传承“渡江精神”,凝聚奋进力量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全媒体记者 何飞 通讯员 吴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