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时事评论->正文

“农文旅”深度融合 走出发展新路子

  宜秀作为安庆市区新城区,郊区特色明显,在60个村(社区)中有47个涉农村,在20万人口中有60%人口属于农村户口。宜秀农村地区山水相依,风景秀丽,风貌自然,是安庆市民休闲观光的最佳去处,被誉为安庆城的“后花园”。宜秀旅游发展要充分结合实际,走农文旅融合之路,以特取胜。

  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在农村地区大力发展农文旅的融合,是实现“五大振兴”的有力举措。

  农是基础,不断拓展农业功能。宜秀农业虽然在体量上不大,但特色鲜明,其小红稻全产业链、精品果园、大棚蔬菜、水生蔬菜、水产养殖在安庆城有很高的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一直深受安庆市民的青睐。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率的不断提高,宜秀农业的比较优势更加凸现,城里人向往健康绿色农产品,观赏田园风光也络绎不绝。宜秀一些有远见的农业大户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纷纷建设采摘园和农家乐,不断延伸农业的产业链,拓展农业的多功能性。

  文是灵魂,不断讲好宜秀故事。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宜秀由于过去区划调整原因,兼容了城区、桐城、怀宁甚至枞阳等地文化,山水相连,人文相亲。在宜秀可讲的文化故事很多,桐城派文化、皖江文化、黄梅戏文化、状元文化、龙舟文化等等都能找到历史的踪迹和现实的依托。“两邓故居”“严凤英陈列馆”更是成为彰显宜秀农村地区文化的最好凭证。

  旅是驱动,不断放大乘数效应。受疫情影响,近年来城市居民热衷近郊游,在这一形势下,宜秀的好山好水好文化为安庆居民提供了最佳目的地。城市居民在农村地区享受自然风光、体验农耕文化、购买农村特产,实现了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之间的融合,为宜秀乡村振兴增添了活力,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新的途径。可以说,农村旅游的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使然,也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结果。

  虽然看到宜秀农文旅在融合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产品的有效供给不足,精品式的体验项目还不多;公共配套还不足,有些网红景点的停车难、如厕难现象时有发生,尤其在节庆假日表现尤为明显;农文旅融合的深度还有待加强,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这些问题必须要认真加以研究,积极有效落实举措。

  突出重点和特色,加强顶层设计。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旅游文化心理和出游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自驾游、体验式成为新时期旅游的新特点。宜秀区要充分考虑这一变化,科学规划,统一布局。要以村庄规划编制为契机,宜秀区将农文旅融合为特色,积极争取宜秀在发展空间要素上的保障,宜游村适当预留文旅建设用地。与此同时,宜秀区要积极利用实施“双生谷”“凤凰河综合整治”等大项目以及大龙山风景名胜区修编契机,充分释放五横、罗岭、杨桥沿凤凰河、大龙山区域整体旅游开发,真正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农文旅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突破传统和界限,加大融合力度。传统工作中,农文旅发展以块状为主,各设一个部门,各负其责,导致了三个方面的人为割裂。但随着各个行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和人们需求多样化,农业资源要跳脱传统的只生产粮食的用途,强调其环境、知识、健康、美学、文化的价值,配套完善旅游要素,加强营销宣传,使传统农业向观光休闲农业转化。充分利用名人故居、文物保护单位等资源,通过创意策划、业态导入,扩大名人效应,拓展提升文旅消费体验。要促使传统农业、传统观光游向融观光、互动、体验、休闲、研学等于一体的复合型旅游转变。下一步,宜秀将围绕“树蛙部落”项目实施为重点,进一步丰富宜秀名宿集群的内容。围绕大龙山风景名胜区区域重点打造森林康养集群,做强做精乌龙溪、灵山石树等景点,在围绕这两个片区名宿、景点打造的同时,要补上旅游商品供给的短板,延伸小红稻、菊花茶、小辣椒、精品果园、设施蔬菜的产业链,将其开发成伴手礼、采摘品、特色菜肴等商业形态,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不断完善“两邓故居”“严凤英陈列馆”展示功能,丰富体验和消费内容,推动“二次消费”。

  突显文化和创意,开发精品项目。一个好的旅游项目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近年来,宜秀旅游重点在凤凰河—巨石山附近打造民宿集群,目前已开发出“稻花香”“见山”“竹恋”等名宿,这些产品一经推出,市场火爆,为安庆城区增添了新的旅游业态。事实上大多数地方不缺少丰富的山水资源,只有深入挖掘乡土文脉,发挥文化的先导作用,再融合跨界、多元、创新元素,将当地特色全面彰显出来,让文化为农文旅融合发展注入灵魂,才能打造与众不同的精品项目。宜秀区文化底蕴深厚,拥有黄梅戏文化、状元文化、书画文化、泥窑文化、茶文化等乡土文化,可将这些丰富的“原材料”经过文化创意产业的加工,融入到我们的旅游产品中,发挥出应有的价值,融入了本土文化的旅游项目才是有特色、有灵魂的精品,才能长久地保持市场吸引力。

  突围难点和束缚,加大招引力度。文旅产业是绿色产业、朝阳产业,也是幸福产业。加大宜秀文旅产业的招引力度,既符合宜秀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也符合宜秀的自然禀赋实际。要做实存量,积极推动“树蛙部落”狮岭项目的施工进度,重点做好当地群众的思想工作,让古村落焕发出新风采;加快与中唐集团公司的洽谈进度,推动“千户乡链”项目尽快达成协议。要做足增量,要将“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充分利用安庆的人脉资源广的优势,重点围绕农文旅融合的项目开展精准招商。要创新招商方式方法,由于受疫情影响,现在文旅的一些头部企业都重运营,轻资产。所以面对这一现实情况,要积极搭建好平台,为一些精品项目的落地创造好条件。


(张 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