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实践活动举办
筑牢保护网络 守护万物共生
5月22日是第25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市生态环境局、市林业局、市农业农村局联合举办安庆市2025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实践活动,充分展示我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提升公众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
活动现场,学生们正在阅读宣传册,了解我市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探索与实践。 通讯员 赵君 摄
今年的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实践活动以“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我与江豚的绿色约定”为主题,邀请小学生、志愿者代表等近百人,共赴安庆西江江豚迁地保护基地,实地参观了解我市为保护“微笑天使”江豚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
“通过参加今天的活动,我知道了江豚的生存状况直接反映长江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为保护这一珍稀物种,大家想了很多办法,下了很多功夫。今后,我将更加爱护环境,守护好江豚的家园。”大观区石化三小学生朱笑杰说。
活动现场,通过展板展示、发放宣传册、知识有奖竞答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展示了我市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探索与实践,推动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到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中来。“通过多年努力,我市正以部门协作和社会协同共治,筑牢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接下来,我们将持续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良好氛围,让每一个安庆人都成为生态文明的践行者和受益者。”市生态环境局自然生态保护科工作人员汪锐表示。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血脉和根基。近年来,我市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协同推进生物多样性治理,出台全国首部保护长江江豚的地方性法规《安庆市长江江豚保护条例》,持续强化长江保护和修复;实施生态环保生物多样性重大工程,稳步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等重大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划定生态红线总面积达2993.5平方千米,占市域总面积22.13%,有效保护生物物种及其栖息环境,维护生态安全,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4个,国家级湿地公园5个。
同时,我市不断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监管和执法力度,深入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专项行动,扎实开展“长江禁捕”专项行动、打击野生动植物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等,全力维护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安全。2022年以来,共立案办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益诉讼案件533件,立案侦办野生动植物资源刑事案件295起,移送起诉428人。同时,加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力度,启动银缕梅、大别山五针松、白鹤、白头鹤等野生动植物就地迁地保护、宣传教育等工作,加强森林系统保护和野生动物管理。
截至目前,全市实施人工造林59.93万亩,森林面积达796.8万亩,森林覆盖率39.24%,陆生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显著上升,长江安庆段江豚数量上升至180至200头。仅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就有高等维管束植物2099种、大型真菌122种、两栖动物22种、爬行动物38种、鸟类167种、兽类39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动植物达42种之多,获得“绿色宝库”“植物基因库”“天然动物园”“百草药园”“濒危动植物避难所”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