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聚焦二十大->正文

先后出台11部地方性法规和3部政府规章
持续擦亮幸福宜城法治底色

  十年来,我市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推进,法律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普法工作领域不断拓展,司法工作为建设幸福美丽宜城、促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也是安庆全面依法治市谋篇布局、扬帆起航的十年。在全省率先建立“述职述德述廉述法”四位一体的干部考核机制;在全国率先制定《安庆市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安庆市实施林长制条例》《安庆市长江江豚保护条例》《安庆市黄梅戏保护传承条例》,先后出台《安庆市菱湖风景区条例》《安庆市城市管理条例》等11部地方性法规和《安庆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等3部政府规章;司法参与安庆高铁新区项目、美的集团重大投资项目、同安招商基金等涉法事务协调论证,有力保障重大项目和双招双引的顺利实施。

  十年来,全市共开展合法性审查14798件(次),提出法律意见2万余条。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公开39家执法单位职责权限等信息5万余条。成为全国第2个开展行政处罚案件群众公议的城市。全市共有1万余名执法人员参加法律知识考试,通过率达93%。全市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从以前不足38%到近3年连续保持100%的良好态势,政府公信力持续提升,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十年来,我市创新实施分类教育、个别化矫正工作,开展社区矫正对象就业技能培训,帮助社区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整合资源,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市县乡村四级实体平台1700余个,打造公共法律服务掌上平台,实现“在线办、掌上办”。开展“您有急难愁盼,我来法律援助”活动,在全市114个养老院、敬老院康复中心等场所建立法律援助示范点,为困难群众提供零距离法律援助。十年来,全市法律服务工作者辩护代理诉讼案件15万件、办理公证12万件、办理司法鉴定4.5万件,办理法律援助4.6万件,法律援助民生工程考核连续4年稳居全省第一。

  我市组建商会调解、医疗调解、道路交通事故调解等11个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立矛盾纠纷化解调处中心9个,建立“六尺巷”“三孝”“乡贤”等地方特色品牌调解工作室近2000个。桐城“六尺巷调解工作法”入选省十大法治事件,“马大姐”等多个调解工作室荣获省部级以上表彰。十年来,全市8000余名调解员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40余万件。

  十年来,全市普法从独唱变为大合唱。创建法治文化场馆、基地600余个,新建“农民法治文化乐园”等1400个,创作《普法大家唱》《春风送暖》等50多部优秀法治文化作品,望江“不越雷池”法治警示馆、岳西“法润明堂”等普法品牌特色纷呈。开展“百镇千村法治戏剧巡演”等法治宣传活动,惠及群众百万余人次。举办民法典等法治培训5000余场。全市20余个集体、个人荣获全国、全省普法表彰。


(全媒体记者 雷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