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时事评论->正文

带头培养斗争精神,展现组织部门担当作为

  10月16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对全党同志提出“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要求。斗争精神不是抽象的概念和口号,面对困难和挑战,只有把斗争精神转化为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才是新时代组织部门应有的作为和担当。

  面对复杂矛盾,敢于积极应对。当前组织工作,面临机构改革后的“磨合期”、存量干部的“消化期”、基层换届的“空窗期”,带来了一些新情况新矛盾。比如,如何处理好深化改革、转变职能与激发活力、有效运行的关系,如何处理好消化超配干部“存量”与选拔年轻干部“增量”的关系;如何处理换届期内带头人整体优化的诸多关系。这些新情况新矛盾,都需要以善作善成的斗争意志,精准安排部署、细化管理方法、完善实施细则、持续攻坚,在斗争中纯洁队伍、在软弱涣散集中整顿中净化组织等有效措施,巩固机构改革成果、激发队伍活力、打牢基层基础。

  面对瓶颈问题,敢于迎难而上。当前组织工作,面临基层党组织活力不足、凝聚力不强、基层基础不实的问题,人才工作创新不够、政策不活的问题,都是难啃的“硬骨头”。面对这些问题,需要以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斗争品质,加大基层党建工作检查考评力度,从严问责“中梗阻”,打通责任落实“最后一公里”。积极探索科学高效的人才供给机制,顶格推进“双招双引”,创新实施“内搭平台、外联老乡”,以人才活水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能。

  面对现实挑战,敢于担当作为。在全面从严治党之下,“七个有之”问题由“明”向“暗”。比如,个别干部表里不一、阳奉阴违,做伪忠诚假忠诚的“两面人”;个别干部耍小聪明、 搞小动作,诬告诽谤时有发生;个别干部左右逢源、爱惜羽毛,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这些都是对净化政治生态成果的挑战。对这些“政治雾霾”,都需要以斗争精神挖根除弊,亮剑“两面人”、严查“诬告者”、规治“老好人”,大力选拔那些政治过硬、心存敬畏、知行合一、履职尽责、敢于斗争的好干部,最大限度防止干部“逆淘汰”,推动党内政治生活的严肃回归。

  面对不正之风,敢于正本清源。当前,面上作风问题大为收敛,但改头换面的情形仍然存在。比如,一些地方“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看似新表现、实为老问题;少数干部包装不担当、隐性不作为,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组织工作服务经济发展大局,需要以除恶务尽的斗争决心,狠刹“隐性不为”之风,推动实绩考核向内设机构和基层单位延伸,与机关干部内部绩效管理挂钩,切实解决“干好干坏一个样”问题;狠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风,规范“痕迹管理”、转变工作方式,让党员干部在深入一线、服务基层中锤炼作风,健全制度体系、堵塞制度漏洞,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实现选人用人的风清气正。


(中共宿松县委组织部 陈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