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安庆市2022年十件民生实事->正文

多措并举“端稳自己的饭碗”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连日来,我市粮食系统广大党员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二十大精神,大家表示,要充分发挥粮食和物资储备的“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安庆晚报》12月15日)

  粮食安全是关乎国运民生的“压舱石”,一粒种子,是“端稳自己的饭碗”的基础。让广袤的田野里播撒更多优质种子,一方面要引进新种源,立足“高产稳产、抗病抗倒”,着力提升农作物良种覆盖率,持续优化粮食品类结构,不断满足市场需求;另一方面要培育新品种,深入开展良种“卡脖子”技术攻关,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让越来越多的绿色优质粮食产品丰富百姓餐桌。

  众所周知,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出路在科技。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当前安庆“智慧农业”风生水起,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稳步提升。随着数字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日新月异,要将先进科技落实到作物培育、水分管理、施肥治虫、播种收割等全过程,既要着力引入无人驾驶收割机、植保无人机等装备,也要充分发挥物联网、大数据等平台作用,依靠高科技的“顺风耳”“千里眼”,让种粮者挑上“金扁担”。在此基础上,还要发挥科技特派员、农技专家的功效,创新在线指导、蹲点服务等模式,开展实地技术“把脉”支招,大力促进科技农业发展。

  规模种粮,越种越甜。从实践来看,积极稳妥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种粮提质增效。于安庆而言,在积极培育种粮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基础上,要以农业产业园、种植示范基地为载体,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序推进稻鱼综合种养模式,推动农业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进一步稳住农业基本盘。

  当前,我市正推动稻米生产由“卖稻谷”向“卖稻米”、“卖产品”向“卖品牌”转变,延长稻米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促进粮食生产提质增效保供。只有一手抓粮食全链条产销,一手抓农文旅融合,千方百计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才能让乡村振兴的步子更坚实。


(徐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