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桐城市->正文

截至2022年底,桐城实现村集体和农户收益8000多万元
深化“三变”改革走出强村富民路

  2022年以来,桐城市深化农村“三变”改革,坚持问题导向,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用“变”来拓宽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创新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健全村集体与农户、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蹚出一条强村富民“兼得”的路子。截至目前,桐城共引进“三变”改革主体数量350个,建设强村项目361个,实现村集体和农户收益8000多万元。

  摸清村级家底。桐城印发《关于扎实推进农村“两项改革”提升的通知》《关于印发桐城市农村集体资产年度清查和定期报告制度(试行)等制度的通知》,对全市农村集体资产年度清查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并将清查数据及时录入全国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管理系统。截至2022年底,该市农村集体资产总额为7.71亿元,其中经营性固定资产1.79亿元,非经营性固定资产3.34亿元。

  引进承接主体。桐城各地深挖资源潜力,把资源变成有吸引力的资产,将集体拥有的土地、林地、水域等资源要素和闲置的房屋、设备等作为入股资产,通过村企合作、抱团发展等形式,激活市场,激活主体,激活要素,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2022年,金神镇塘桥村利用闲置多年的原塘桥中心小学,引进岳西张大娘蔬菜深加工厂,每年为村集体增加4万元的收入,并且为本地村民提供就业岗位近40个。黄甲镇向阳村流转村民闲置土地40余亩,投资入股打造木耳产业园,实行“企业+村集体+农户”的经营模式,年均销售木耳收入1.2亿元以上,利润可达3000万元,以小木耳撬动大产业。截至目前,全市共引进“三变”改革主体数量350个,建设强村项目361个。

  盘活土地资源。土地是农村最大的资源,也是最根本的资产。我市以高效利用现有土地为重点,做活土地流转文章,将土地资源变资产,提高群众收益,壮大村集体经济。双龙村对瓜子厂等3处长期闲置的废旧厂房进行平整,释放集体建设用地4098平方米,解决了村企落户场地问题,同时将村集体建设用地作价150万元入股村办集体企业,开创了桐城市集体建设用地“入股”利用的先河。目前,该市村集体及农户入股到“三变”项目中的土地、水面等资源面积达26.5586万亩,实现村集体和农户收益8000多万元。

  盘活有效资金。在不改变资金使用性质及用途的前提下,桐城各地把各级财政投入农村的发展扶持类资金及社会资金、金融资本作为村集体的股金,集中投入经营主体,形成股权,按股份比例分享收益,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益,形成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截至目前,该市村集体及农户入股到“三变”项目中的机器等其他资产折价6528.18万元、资金5913.36万元,实现村集体和农户收益746.49万元。


(通讯员 程管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