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民生新闻->正文

他们因棉花实现心愿 也将心愿寄托于棉花:
在温暖中开启新的一年

  冬季,棉衣、棉被、棉鞋等棉花产品为人们留住温暖,抵抗冬季的寒冷。而对于一些从事棉花生产和加工的人而言,棉花在他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新的一年,他们把心愿寄托于棉花,和棉花的故事还在继续。

l_CB20230118201835072011_02.tif.jpg

吴毛凤

  过年睡新棉被,讨个好兆头

  1月7日17时,望江县漳湖镇红湖村村民吴毛凤刚从地里忙完回到家,吴毛凤是村里的低保户,两年前丈夫因病去世,如今,吴毛凤的儿子在宁波读大学,每年只有寒暑假回家,女儿也在宁波上班,有了自己的家庭,只有过年回来一次。

  一个人在家的吴毛凤坚持种地,闲下来就去村民家做散工,村里也经常为其提供公益性岗位,每年能存上几千元。“不想给女儿添负担,儿子还在上大学,也不想让他担心。”吴毛凤拉起儿子的手,幸福的笑了。

  吴毛凤几乎每年都要种棉花,去年,她种了两亩棉花,打了5床新棉被。“棉花很美,也很暖。”吴毛凤拿着新做的棉被笑着说,“过年一起换上新被,讨个好兆头。”

  谈及新年心愿,吴毛凤希望女儿家庭幸福,有空可以多回家看看;希望儿子在学业上追求更高的目标,不要担心学费问题;希望儿女都能平安健康,在外面不要太担心她。吴毛凤的新年心愿中,句句不离儿女。

  吴毛凤新打的5床棉被中,一床给儿子带去学校,一床给女儿带去“新家”,三床春节使用。吴毛凤照料了一年的棉花,将在这个春节,给他们一家带来新的温暖,也让这个家庭,在新的一年,继续迈向幸福。

  继续努力,让新疆棉走出国门

  今年55岁的郝敬和,从事棉花加工20余年,是我市一家针纺织品有限责任公司的清花机修工。2022年9月,因公司安排,去往新疆担任棉花试扎员,11月底回到安庆,这些在新疆收购并初加工后的棉花会被运回安庆进一步加工。

  郝敬和是第一次去新疆,家里人担心其不适应,几乎每天都要视频通话,回家后,郝敬和希望可以多陪伴家人,一起过一个幸福快乐的春节。

  在该公司9月份去新疆的20多名安庆人中,有6名工人将留在新疆过年,预计3月中旬回安庆,丁鹤就是其中一员。

  丁鹤的孩子今年3岁,远在新疆的丁鹤几乎每天都要见一见孩子。新的一年,他希望家人身体健康,孩子无忧无虑的成长;希望自己回家后可以多陪陪妻子和孩子;希望通过努力,为祖国的棉花产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希望中国的新疆棉可以走出新疆,走出国门。

  新年,公司给员工发了新棉被,这个春节,无论是在安庆的郝敬和,还是在新疆的丁鹤,都将盖上新被子,在温暖中开启新的一年。

l_CB20230118201827916059_02.tif.jpg

程配林

  棉被翻新忙,新春送温暖

  1月9日10时,在程配林的棉被加工店里,有6名顾客正拿着旧棉被过来翻新,程配林将翻新好的棉被装车,程配林的妻子和店里的工人正在翻新棉被。他们的衣服上,都沾上了白色的棉絮。

  程配林今年58岁,池州东至人,在安庆开棉被翻新店已经20年了,近期,来店里翻新棉被的顾客源源不断。“从中秋后开始,到腊月里最忙,要一直忙到春节前几天。”几乎每年冬季,程配林都会接到养老院、学校和工地的订单,为老人、学生和工人“盖”上温暖的新棉被,在棉被的旺季,程配林的店里一天要加工30床棉被。

l_CB20230118201838175089_02.tif.jpg

在新疆的棉花加工工人

  “最近主要是外地务工人员回来翻新旧棉被、新婚购买新棉被以及直接拿棉花来做棉被等。”程配林说。

  程配林和他妻子的父母都在老家,作为儿子,他对父母的心愿是:“新的一年,身体健康,不要舍不得花钱。”

  程配林的小儿子常年在店里帮忙,小儿子准备把店里的棉被送上互联网的快车,还准备开办一家棉被加工厂,扩大加工规模。对于儿子,程配林希望:“干事业吃得下苦,认真做事,生活一帆风顺。”

(见习记者 管炜 文/图全媒体记者 徐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