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十二生肖神兽镜
在十二生肖这个圈子里,兔子不算多么突出。它不比龙、虎,人家威猛高大、令人崇拜;也不比牛、马,人家成语众多、寓意满满;就算鸡,还有“谐音梗”加持,好像也比不过……所以,可爱的兔子,出现在文物上的机会要比那些“名禽兽”稍微少那么一点。
不过,也不是没有,全国很多,安庆也有——在本栏目的策划者经过好大一番绞尽脑汁、苦思积虑、搜索枯肠之后,找到了本文物——隋十二生肖神兽镜。
物如其名,本文物的纹饰就包括十二生肖和神兽。十二生肖就是众所周知的那些,神兽也是众所周知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大神兽”。
小兔子能跟“四神兽”一起上“镜”的原因也很简单:它是十二生肖中的一员,制作十二生肖有关的器物,必然会出现它的形象。所以说,做动物呢,一定要选择好团队,这一点真的很重要:哪怕自己差点,有一帮龙、虎、牛、马托着,不但不至于混得太差,甚至有机会与上古神兽混个同框上“镜”。
正如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进入优秀的团队,兔子能跻身十二生肖也必然不会一无是处。
兔,不仅是吉祥之物,也是长寿的象征,月中有兔的传说由来已久。古书《瑞应图》记载:“赤兔大瑞,白兔中瑞。”祥瑞,那必须是罕见的,以此推之,古代白兔应该比较少见。据《旧唐书·酷吏传》载,酷吏王弘义声称在某瓜园中有白兔,“县官命人捕逐”,以期献给帝王,“斯须园苗尽矣”。王弘义从此就落下来“白兔御史”的恶名。跟王弘义有着类似想法的人还有很多,《明史·佞幸传》载,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五月乙卯夜,地方献上的白兔“生二子”,明世宗“益喜”,并举行了“谢玄告庙”的大典,“群臣上表贺”。
再说回本文物。本文物的存在,起码说明了一个道理:最晚在隋代,十二生肖就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题材。
中国历史,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文物和古籍总是对得上!“对得上”三个字建议重读。当然,我们重读这三个字纯属表达骄傲自豪,并没有瞧不起那些“伪造历史”“伪造文物”“盗用他国文化”的人的意思……嗯,应该没有吧……
与本文物“对得上”的是出自《太平广记》的志怪小说《古镜记》。该文作者王度是隋朝官员,一辈子也写了不少正经文字,可惜只有这一篇小说传世。
小说很长,我们只说个框架。
话说隋朝时,汾阴有个姓侯的人,属于那种高人。王度呢,就对这位高人十分敬重,平常估计也没少走动。所以侯生临终前,就赠了一件宝物给王度——一面古镜。用侯生的话说,这古镜是黄帝所铸十五镜中第八镜,堪称驱妖避邪、居家旅行必备法宝,买是买不到的。您说巧不巧,这面古镜跟本文物一样,纹饰也有十二生肖和神兽。
有这样宝贝,那还不得随身带着。很快,这件法宝就有了用武之处——大业七年(611年)六月,王度归长安,在长乐坡借宿,可巧东家的漂亮女婢,居然是华山府君庙前长松下千年老狸所变。这法宝一照,就给人家千年修行的老狐狸给照死了——这老狐狸也算想得开,临死前还跟王度喝了几盅酒,并高歌一曲“生虽可乐,死必不伤。何为眷恋,守此一方!”才彻底熄火。
大业九年(612年)秋天,王度上任芮城。这芮城衙门里有一棵腰围数丈的百年枣树,每一任县令来都要祭拜它,否则就会立即有祸事发生。王度觉得这是“妖由人兴,淫祀宜绝”,扯淡的迷信行为,作为地方官应该抵制。啧啧,就连见过妖怪的王度都知道抵制迷信行为,国人的唯物主义素养实在是太高了。在装装样子祭拜了枣树后,王度悄摸摸地把宝镜挂在了树上,心想:“我倒要看看是个什么妖怪”。第二天早上他就看到了,原文是:“有一大蛇,紫鳞赤尾,绿头白角,额上有王字,身被数创,死于树。”
同年冬天,时局比较乱,自然灾害频繁,蒲陕一带疫病流行。当地有一个叫张龙驹的河北人,在王度手下当差,他一家几十口人,都得了病。作为关心下属的领导,王度就去他家慰问,并且让他晚上拿着宝镜照一照,估计是看看是不是有什么妖怪。谁知道这些病人看见镜子,一顿惊呼:“见龙驹持一月来相照,光阴所及,如水著体。冷彻腑脏。”当天晚上病都好了。嘿,没想到还有这功能!王度就赶紧安排手下拿着镜子给群众治疗。
此文中,关于宝镜降妖伏魔、造福群众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们就不一一讲述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找来看看。大业十三年(617年)七月十五日,王度突然听到镜盒中传来悲鸣之声,只听得那声音越来越大,最后像虎啸龙吟一般声势磅礴,过了很久才安静下来。他打开盒子一看,宝镜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与王度有过一段缘的宝镜,咱们是见不着了。可是,本文物还在啊!对宝镜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到望江县博物馆仔细端详一番,届时一定会发现:隋朝人雕饰的兔子,就很“萌萌哒”。
专家说文物
“这件隋十二生肖神兽镜直径11.2厘米,缘厚0.8厘米,于1986年征集而来。”望江县博物馆馆长朱强介绍说,该镜圆形,圆纽,伏兽纽座,窄平缘。镜背纹饰以双线凸棱分为内外两区,内区由大方格和“V"形格分为四部分,大方格外饰四个神兽,四个“V”形格内各饰一兽面纹。外区由六个内饰兽首的方格分为六部分,每部分内有两个生肖纹饰。缘部饰云气纹一周。
据介绍,众多类型的中国文物中,十二生肖概念出现的较早。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和甘肃天水出土的战国秦简牍中,就有较为完整的有关十二生肖的文字记载。汉代铜镜中的规矩博局镜常铸有十二地支铭文。在文物中真正出现生肖图象较晚,北朝才开始大量出现各种类型的十二生肖陶俑。隋唐时期,十二生肖题材在陶俑、墓志、壁画等文物上大量流行,并广泛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