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白血病抗争13年
始终不放弃一线生机
3月10日,是陆岩住进河北陆道培医院的第30天。3天的化疗让陆岩的精神状态差了很多。
虽然找到了合适的配型骨髓,但还需要备用配型对象。母亲凌海燕主动要求做血液配型,3月10日,护士给她抽了很多次血。看着抽完血疲惫的母亲,陆岩躲到了床尾流眼泪。
看着无菌病房里剃去头发蜷缩在床脚的儿子,凌海燕泪如雨下,13年来陪伴儿子对抗病魔的画面历历在目……
2010年7月15日,是凌海燕永远无法忘记的一天。那天下夜班回家后,7岁的陆岩在她身边撒娇。抱着孩子时无意间看到孩子屁股上有几个出血点,凌海燕于是吩咐丈夫带儿子去医院看看。医生初步诊断是血液系统疾病,建议到省级医院复诊。
“一路哭着带儿子先去了苏州,又到南京,辗转又去了合肥,最终确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凌海燕回忆,陆岩第一次治病经历了三年,承受了巨大的痛苦,却特别乖巧懂事。
为了给孩子一线生的希望,13年里,夫妻二人带着孩子辗转多家医院,但病情始终不稳定。2015年,复发住院;2017年,再次复发,化疗过程中,陆岩因免疫力下降得了胰腺炎,医院发了4次病危通知书。凌海燕说,那种感觉很绝望,可即使绝望也不放弃一线生机。
“也有过放弃治疗的念头。”陆岩说,“如果没有自己,父母可以过得很好,但他们却坚持为我治病。一想到父母陪在身边,无论多难,我也会坚持。”
心怀梦想努力追梦
病魔又一次将他击倒
第一次治病期间,陆岩不愿意完全停课,于是只要不住院便返校读书。“四年级下学期几乎没怎么上课,他在病床上坚持学习,后来返校,学业基本也能跟上。”凌海燕回忆说。
2021年,已经是安庆市第七中学高中部学生的陆岩品学兼优。在他心底,有一个梦想:“希望有朝一日能上大学”。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完成2023年高考报名后,全力备战之际,病魔却又一次将他击倒。
去年12月,陆岩再次病发。“卡替治疗”是近几年引进的一种针对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新型细胞免疫疗法,但经过治疗的患者中有20%可能会失败。已经一贫如洗的凌海燕于是向亲友四处借钱,让孩子接受“卡替治疗”。然而,现实是残酷的。治疗后,陆岩感觉身体不适,经检查证实“卡替治疗”失败。
终于迎来生的希望
困难却再次出现
陆岩对抗病魔的故事经本报报道后,受到社会关注。不仅有人捐款,还有好心人为凌海燕提供了治病线索。
3月11日,凌海燕接到通知,她的备用配型已完成,陆岩很快可以进行骨髓移植。
那一刻,凌海燕既兴奋又焦虑,“高兴的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儿子终于有救了。焦虑的是,自从陆岩生病,我就辞去工作专心照顾,全靠孩子爸爸打工的收入艰难生活。现在,所有积蓄都花光了,接下来的移植费用怎么办,后期的治疗费用要去哪里筹集……”
“这么多年,父母带我治病,包容我的小脾气,我有很多话想对他们说。”陆岩说,现在,他想把病治好,因为治好后才有更多时间跟父母说话。
为了帮助陆岩早日战胜病魔、早日实现梦想,本报联合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江淮晨报为陆岩颁发2万元特别奖。
正如天天正能量颁奖词所写:和病魔缠斗13年,男孩的坚强让人心疼。从懵懂到成年,病榻上的他承受着命运的无情,却从未停止抗争。他在知识的海洋里汲取养分,在绝望和希望交织的生活里努力编织未来。13年来,噩运一次次给生活刷上悲剧的色彩,他用勇气和乐观努力把它过成正剧。
男孩,加油!点赞勇对人生、奋力追梦的他,也希望每一个被他打动的人能伸出援手,大家一起助力,让爱汇成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