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时事评论->正文

有爱,天天都是母亲节

  5月14日上午,在大观区大观亭老街“西城记忆”体验馆内,安庆市妇工委联合安庆市民间艺术家协会,以“弘扬传统文化 传承中华美德”为主题,举办非遗手工彩带编织学习交流活动。市级非遗传承人林子老师现场指导用七彩丝带编织成平安扣、吉祥香包等特色挂件饰品,表达对母亲的温馨祝福和爱意。(《安庆晚报》5月15日)

  母亲节之所以会获得很高的知名度与认可度,主要是契合了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和情感需求。有道是“母爱博大”,我们需要有一个特殊日子来感恩,填补子女同父母之间感情交流的空白地带。

  对于母亲节,大多数母亲都是宽容的,她们不会计较孩子是否送上一束康乃馨或问候,她们认为最好的礼物是能看到“回家的孩子”,聊聊家常,叙叙天伦,用一份真诚的孝心来慰藉孤寂的心。可在现代社会里,忙于学业也好,追求事业也罢,我们对母亲的关注往往会被忽略,子女与父母情感交流的时间日渐减少,阖家团聚甚至成为一种稀缺资源。

  去年母亲节期间有媒体发起一份调查,有多少人知道妈妈的生日是哪一天?有多少人对妈妈说过“谢谢”、“对不起”、“我爱你”?调查结果显示,很多人不善于表达对妈妈的爱,也不太了解自己的妈妈。这几年类似母亲节、父亲节等非传统节日被写进现代人的生活,无不是当下人们对自己那一份感恩缺失的提醒。所以说,母亲节这个特别的日子,不失为集中表达“我爱你”的良机,除了网络上的各种喧闹外,现实中各种表达孝心的方式也多种多样——无论是一声亲热的呼唤、一句简短的问候,还是陪母亲聊聊天、帮母亲捶捶背,甚至哪怕只是一个浅浅的微笑,都是给母亲的最好礼物。作为儿女,我们都应该停下手中的工作,放下眼前的应酬,拿出热情与真诚,重温一下母亲的舐犊情深,反醒一下自己对母亲的回报,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感谢。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古有“为亲负米”的周仲由、“卖身葬父”的董永,今天“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早已写进了法律。孝敬母亲,我们不仅要记住母亲节,并在节日里感恩母亲、升华亲情,更应让“孝”成为一种生活态度,渗透到每一个生活细节中。这不仅需要加强舆论引导,不断培养人们理解母亲、尊敬母亲、爱护母亲的习惯,更应积极创造条件,让每一次亲情交流不再那么疏远和遥不可及,不再让“常回家看看”僵化到要靠法律来矫正。

  有爱,天天都是母亲节。这有赖于我们实际行动的付出——在经济上尽己全力奉养母亲,在生活上无微不至照料母亲,在精神上处处慰藉母亲。如此做到位了,爱母亲便会无时无刻、无处不在,如呼吸那般自然,一直到没有尽头的永远。


(徐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