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社会新闻->正文

一身军装 一生军魂

  八一建军节前夕,记者采访了几位退役军人,聆听了他们的从军经历、家国情怀以及退伍不褪色的感人故事——军装在身,他们不忘初心、勇往直前,展现了中国军人赓续使命、勇毅前行的光辉风采;脱下军装,他们仍然保持军人本色,立足岗位奋发有为。

  一身军装,一生军魂!致敬八一!致敬军魂!

  从军报国志 父子两代传

  1964年,18岁的他怀揣着保家卫国的梦想参军入伍,成为一名通信兵,远赴抗美援越战场;1993年,他17岁的儿子考入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先后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成为通信领域专家,为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红色基因两代传,汪江涛和汪李峰父子用青春热血谱写了对党、对祖国和对人民的忠诚,诠释了新时代最美家国情怀。

  7月26日,记者来到桐城市龙眠街道碧桂园社区,走进汪江涛的家,大门正上方挂着的“光荣之家”牌匾熠熠生辉,走进客厅,挂在墙上的“二等功臣之家”牌匾格外抢眼。牌匾下方,还摆有一张精心装裱的立功喜报。“这都是我儿子获得的,今年5月18日送到家的。”汪江涛捧起立功喜报,带着满脸自豪的笑意说道。当天,桐城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工作人员还为他带来了父子俩共同载入地方志的好消息。

  汪江涛现年77岁,他出生在桐城市双港镇一个贫苦家庭,3岁时父亲去世,母亲将他托付给姨母后,独自外出谋生补贴家用。9岁时,母亲也不幸去世,自此他便跟着姨母生活。姨母家比他年长的表哥响应“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的号召,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在表哥的影响下,他在18岁时也报名参军,成为空军高炮九师25团的一名通信兵。1967年,他随部队前往越南参加抗美援越战争,196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战场上,很惨烈。有一次,一枚炮弹落在指挥所,一名电话员和一名无线电员牺牲了。”在战斗中,汪江涛目睹战友牺牲在了战场,但他并没有被纷飞的战火吓怕,反而更加坚定了奋勇战斗的信念。在越南前线,交通运输紧张,部队吃不上新鲜的蔬菜,汪江涛还和战友们在驻地附近开荒种菜。“我们种菜,主要靠粪便肥田。而越南人民的习俗是,不用有机粪便作肥料,后来在我们的带动下,他们也开始用有机粪便肥料种菜,提高产量,改善生活。”汪江涛说。

  1970年退伍回乡后,汪江涛在安庆轧钢厂工作,成为一名钢铁工人。1975年,因妻子生病,他主动申请调回桐城,在原桐城县化肥厂上班,先后担任过检验员和仓库管理员。1984年,因工作表现突出,他获得了“优秀党员”称号。2006年,妻子生病卧床,生活不能自理,汪江涛悉心照料7年,没有一句抱怨,“老伴是个性格很好的人,可惜去世得早。”提起妻子,他瞬间红了眼眶,声音哽咽。这一辈子,虽然遭遇诸多不幸,但他始终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年近八旬的他,身体依然硬朗,每天能走2万多步。

  受汪江涛的影响,儿子汪李峰自小对自己严格要求,成绩优异,并成功考取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大学毕业后,汪李峰继续攻读硕士学位,2000年又考入解放军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03年,他被分配至原总参某研究所工作,2017年随研究所转隶至军事科学院,长期从事无线通信领域科研以及网络信息领域设计工作,先后多次主持完成通信装备建设发展战略与规划论证,担任多个重大工程项目总师,在无线通信技术与装备研制方面取得了开创性成果,为提升我军通信保障能力作出了重要贡献。现在,汪李峰是军事科学院某研究所副所长、正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通信领域专家。2022年,汪李峰因工作出色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荣立二等功。此前,他还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

  “我是通信兵,儿子也是通信兵,我想让他参军,就是想让我的梦想在他身上延续,想看着他为强军梦的实现贡献属于他的一份力量。”汪江涛说。两代从军梦,一生军旅情。几十年来,参军报国的红色血脉在这个普通农家代代相传,他们用热血和汗水锤炼军人本色,守护着祖国和人民群众。

  创业带动就业 一展老兵风采

  今年4月,43岁的吴谋带着他的创业团队入驻了位于迎江区华中东路的安庆军创园,经过紧锣密鼓的准备,6月正式注册成立了智联新能(安徽)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成为安庆军创园的又一家新生企业。

  吴谋是一名退役军人,有着21年的参军经历,2020年退役后,吴谋走上了自主择业道路。期间,他走南闯北从事建筑施工行业,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了新能源行业的巨大潜力,开始钻研起来,并走上了这条创业之路。后来通过老战友介绍,他的创业团队入驻了安庆军创园,目前公司已有7名员工。

  “一开始也是什么都不懂,入驻军创园,我只交了自己的身份证和退役证,注册成立公司的流程,这里的工作人员都会帮办,不需要我们操心。另外,公司的架构搭建、市场营销、员工招聘等,这里也有专人指导,平时遇到问题,打一个电话就行了,对我们退役军人来说,这样的创业服务太贴心了!”吴谋说。

  安庆融文建筑劳务有限公司于2022年初入驻安庆军创园,公司负责人丁晓光也是一名退役军人,退役后在国企工作过,后来走上创业道路,从事建筑劳务行业。安庆军创园建成运营后,通过老战友牵线搭桥,丁晓光毅然决定从大连来到安庆,在这里扎根创业,如今公司已有30多名员工。

  丁晓光说,入驻军创园有很多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各项服务设施齐全,能感受到良好的营商环境。最主要的是,这里有他喜欢的氛围,像一个大家庭。军创园重点面向退役军人,来此创业的基本都是经过部队历练的,人格、品质、思想都是十分可靠的,大家也有相同的经历,相处起来感觉很亲切。

  安庆军创园于2021年12月建成运营,由安庆市首届“最美退役军人”李健创办,是安庆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迎江区人民政府重点扶持、重点打造,服务于退役军人及其亲属创业、就业的专享平台。目前,军创园入驻企业共有19家,吸纳退役军人就业近80人,实际带动就业300余人。

  安庆军创园运营企业副总经理张朋介绍,军创园在招商方面具有鲜明特色和明确定位,要求企业法人是退役军人或直系亲属,或者,公司股东里有一名是退役军人,还有双拥企业,企业员工里退役军人不少于10%,真正体现军创园是退役军人创业、就业专享平台的特点。

  “带动退役军人及其亲属创业、就业,我们有‘三招’,招商、招生、招聘。今年上半年‘内搭平台、外联老兵’成效明显,省内省外新增了3个老兵联络服务站,并成立了3个招商小组,开展全国招商、全员招商、全时招商。”张朋说,“军创园搭建了创业、就业一站式服务平台,先后与本市多家企业和培训机构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提升退役军人的创业、就业能力和渠道。军创园还成立了创业、就业指导工作室,建立了专家指导团队,提供一站式服务。”

  根据规划,安庆军创园分“一区一街一群一园”四期打造:“一区”为过渡园区,建筑面积约2100平方米,主要用于商务办公;“一街”为军创产业示范街,利用新河东苑临街商铺打造,建筑面积约7500平方米;“一群”为军创总部经济群;“一园”为工业园。目前,军创园一、二期已经建成运营,三、四期正在推进中。

  退伍不褪色 初心永不变

  记者初次见到胡成海,立即注意到其与众不同的军人气质——站姿笔挺、坐姿端正、步伐矫健,真正是“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

  “前段时间主要忙燃气安全领域隐患排查整治工作。这些天主要上门做拆迁户的思想工作。”7月20日下午5时许,在望江县吉水街道,胡成海结束当天的入户走访回到办公室时,脸上已挂满了汗珠。显然,胡成海已经适应了新的身份——吉水街道平安应急办工作人员。实际上,20年间,他已经历数次身份转变,但他始终初心不改,尽显军人本色。

  2003年,18岁的胡成海经历了对他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身份转变——由一名普通的农村青年,光荣地成为一名人民子弟兵。服役期间,他勤学苦练、奋勇争先,服役第一年就荣获“优秀士兵”称号。

  “从初出校园,到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军人,其中的艰难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懂。”胡成海坦言,正是在部队里的磨炼,让他认识到唯有坚持才能蝶变、唯有坚持才有收获。这种“坚持”在胡成海经历再次身份转变时,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5年,胡成海恋恋不舍地告别军营和战友,退伍回到老家望江县杨湾镇杨湾村。回到地方的他依旧发扬刻苦勤劳的风格,先后到浙江、广东、上海等多个地方工作,多年的务工生涯为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积累了一笔创业资金。于是,他萌生了自主创业的想法。经过仔细调查和研究,他将目光投向了家乡江滩边没人愿意种的荒地。

  2012年,27岁的胡成海又一次完成身份转变——从一名外出务工人员成为一名返乡创业“新农人”。他承包了长江江心岛四合洲荒滩地1800亩,同年8月份申请注册成立了望江县洪湖种植专业合作社。

  四合洲荒滩地是千沟万壑,农作物根本没法耕种,胡成海投入资金,用了半年之久才将土地平整好。当年下半年,他就将小麦种了下去,次年6月份小麦丰收,亩产达到500多斤。2013年,他又采取玉米、高粱与小麦轮作的方式种植,又一次实现了丰收。荒滩地实现丰收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当年镇政府还为他颁发了优秀青年奖。

  奈何天公不作美,此后的连续三年汛期,长江洪水都淹没了四合洲……在经济遭到重大损失的同时,他的精神也遭受了巨大的打击。

  2017年和2018年,胡成海重整旗鼓种植了小麦、油菜,并喜获丰收。在吸取前几年的经验和教训之后,他积极开拓思路,向特色农业和订单农业发展。在发展好自己企业的同时,他还积极服务周边农户,经常组织大家一起互相探讨,共同学习新型的种植技术,靠自己的双手科学种植。在胡成海的带动下,全村有十多户村民走上发展农业产业之路,他也成了增收致富的“领头雁”。

  2019年,34岁的胡成海在群众的殷切期盼中,成为全村的“领头雁”,他又一次完成了身份转变——这位致富带头人成为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作为一名退役军人,我骨子里流淌着忠诚担当的军人素养。”胡成海知道,此番转变,意味着他需要全身心投入到村“两委”工作中。

  他新身份的第一次“大考”便是新冠疫情,他主动担当,始终冲在一线,以出色的表现顺利通过了此番考验,并获得“安庆战‘疫’好人”称号。

  这四年,杨湾村更宜居了,新建组组通道路16.14公里,清淤当家塘18口,安装路灯220盏,新建文化广场3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质的飞跃,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该村已有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1个、县级中心村2个,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这四年,杨湾村也更富裕了,2022年杨湾村集体经济收入稳步攀升,达到23.8万元。全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有15家,水稻、小麦、蔬菜以及甲鱼、鸭子、龙虾等种植养殖产业遍地开花。

  “刚刚走上新的工作岗位,面对新挑战、新任务,我会继续保持军人本色,敢于攻坚克难,继续为党和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胡成海说道。


(全媒体记者 查灿华 罗少坤 何飞 通讯员 朱璇 汪向军 田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