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中共桐城市委书记章周中
“对标沪苏浙”,志在“进十强、冲千亿”,打造“人文胜地、智造名城”的桐城市,学什么?如何作为?近日,桐城市委书记章周中接受了记者专访。
“沪苏浙推进发展的成功经验有很多,可供学习借鉴的做法也有很多,但从更深层次看,我们在思想上、视野上与沪苏浙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章周中说,“对标沪苏浙”,结合桐城实际,应该“有的放矢”的从四个方面加强学习:一是要学习他们志存高远的境界。沪苏浙地区的战略规划、目标定位、发展举措都显示出其高人一筹的大手笔、大气魄、大视野。二是要学习他们勇攀高峰的志气。作为先发地区,沪苏浙永不满足,仍在不断对标找差距、求进步,充满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进取精神。三是要学习他们改革创新的意识。沪苏浙地区始终将改革创新作为第一动力,他们身上充满了敢闯敢试、求新求变的精神特质。四是要学习他们担当实干的作风。每次与沪苏浙干部对接交流,我们都能感受到他们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氛围。
章周中认为,市委部署开展此次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既是让全市上下认清形势、找准问题、解放思想、真抓实干的一次动员,也是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凝聚共识、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一次行动。桐城市将紧紧围绕“六破六立”要求,深入开展研讨,把对标学习的要求实实在在地落到解决深层次问题上,落到桐城“进十强、冲千亿”,打造“人文胜地、智造名城”的实际举措上来,以高质量发展的成效来检验学习成果。
章周中表示,桐城市将在对标沪苏浙中率先作为,在高质量发展中争当排头兵。围绕产业发展解放思想、奋力突破。桐城市和沪苏浙差距核心在理念、关键在产业,必须加快推进产业发展迈向高端。就桐城而言,要始终围绕工业立市强市,在巩固塑料包装、印刷制盖等传统产业基础上,把更多的资源用来发展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光伏新材料、医用稳定同位素等新兴产业上,大力引进一批产业链长、带动性强、成长性好的高质量项目,打造一批超百亿产业集群。要围绕富锌资源优势,做大产业、形成品牌,切实把“富锌”做成桐城农产品的标志,提高整体产业附加值、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
围绕科技创新解放思想、奋力突破。沪苏浙之所以能在高基数的基础上还能保持高速发展,其秘诀就在于创新。
桐城市要进一步提升企业科技创新意识,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通过交流考察、典型引导、政策激励等方式,实现“要我创新”向“我要创新”的转变。要锚定建设国家级创新型县(市)目标,依托合工大产业研发中心等平台,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要健全科技资源共享与成果转化机制,加快院士科创园等双创平台建设,真正把创新落到产业上、把重点落到转化上。
围绕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奋力突破。桐城市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全面梳理比较政策制度、服务规则、办事流程上的差异,查短板、补弱项,对符合条件的政策,比照执行,形成与沪苏浙无缝对接的发展机制体制。要科学谋划推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等一批力度更大、要求更高、举措更实的改革任务。要加强与浙江新昌友好城市互动,开展常态化对标、长效化合作,提升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文化旅游、乡村振兴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效果。
围绕树牢导向解放思想、奋力突破。对标沪苏浙,不仅需要开放的思维,更需要专业的素养、严实的作风。桐城市要树牢实干导向,实事求是评价发展成绩,求真务实看待差距不足,不玩数字游戏,不搞表面文章,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把纸上写的、会上定的变为具体的行动、实际的效果。我们将始终以实绩为标准,让做出成绩的干部有机会、有荣誉、有舞台,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内在动力,带动全市干群干起来、拼起来、动起来。
(全媒体记者 卢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