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时事评论->正文

加强招商引资引擎  助推桐城经济腾飞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明确:鼓励各地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依法开展招商引资活动,防止招商引资恶性竞争行为。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地政府越来越认识到招商引资工作的效率与质量牵引着地区经济的增长和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作为地区综合能力提升的新引擎,招商引资的竞争越发激烈。

  桐城市作为人文胜地,智造名城,“桐城派故里”“院士之乡”。近年来,也在不断强化全市上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大招商招大商的战略共识,推动招商引资实现大突破、项目建设实现大发展。近期,“对标沪苏浙,桐城见行动”思想解放大讨论活动如火如荼,为桐城“进十强、冲千亿”、打造“人文胜地、智造名城”献言计策,笔者接下来就从招商引资的做法和成果、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以及提出的建议策略角度谈谈桐城的招商引资。

  当前,地区招商引资进入一个开放的竞争环境中。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中地方政府除了拥有越来越多的新机遇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近年来,桐城市的招商引资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出台《桐城市双招双引工作实施意见》《招商引资考核办法》,为招商引资建立顶层架构;创新招商路径,利用在外人才资源,走实“内搭平台、外联老乡”;突出招大引强,打造“最壮产业链”,围绕塑料包装等传统优势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丰富和加强招商形式,采取驻外招商、以商招商、基金招商、资源招商等方式。成功举办中国·桐城绿色包装产业产需对接会、中鼎(桐城)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论坛等产需对接会。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宜商大会。桐城市招商中心正式发布“投资桐城”2023年度系列宣传推介资料——“桐城市招商指南”,旨在为投资者推介桐城的招商优势,为优质项目引进提供指引,为招商项目落地保驾护航。营造最优发展环境,聚力项目建设,争做“最快建设者”,将桐城重返“全省十强”作为当前重要的经济战略目标。

  虽然桐城市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标沪苏浙发达地区仍处于较为落后的水平,随着新的经济形势的发展,距离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仍有较大差距,主要受思想观念的开放包容性不够、创新意识不强、投资环境招商环境与发达地区相比不够优质、产业结构有待完善和技术上存在壁垒、人才流出严重资源没有充分利用等因素制约严重,发展缓慢,招商引资工作有待进一步提升。那如何打破招商的瓶颈,有所新突破,推动桐城经济高质量发展呢?

  面对经济区、行政区、文化区这三区的不重合的状况,从经济区的角度来看,桐城无疑是合肥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合肥都市圈里面的唯一以县级市身份加入的就是桐城。桐城接下来应该融入合肥都市圈,充分利用省会城市的区位优势和人才资源,利用与合肥有很强关联度、匹配度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产业,成为合肥的发展腹地、产业配角、合作伙伴。招商引资要更加结合实际情况、本地的特色,精准招商,推动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消化就业压力,根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注重拉力、利用本地资源、市场前景乐观、技术升级换代的项目。应当构建科学合理的招商引资指标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估方法。不止是在乎体量上,对招商引资的对象应当充分考察,认真审查,确认其投资意向和投资能力,而且看重后期的收益和对经济的良性影响。招商引资计划任务的下达,应当根据地方政府所属部门的相关职能和所辖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可能条件,合理分配计划,责任到有关部门。出台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应当在符合国家宏观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体现地方特色,发挥地方优势,实行地方优惠政策上的差别化率,进一步营造重视企业、尊重企业家的环境氛围,实行满意服务。广大党员干部要摒弃“躺平的思想”,提高积极性和创造性,勇担重责,鼓足干劲、只争朝夕、真抓实干,对标发达城市,学习先进经验和勇于开拓敢为人先的精神,推动产业发展上新台阶,项目建设实现大发展,加强招商引资引擎,助推桐城经济腾飞!


(琚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