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时事评论->正文

莫让“共享”成“公害”

  挤占公共空间、卫生安全问题堪忧、噪音巨大引“社死”……近日与共享按摩椅有关的相关话题引发广泛关注。对此,记者走访安庆多个商场、影城发现,我市城区共享按摩椅也随处可见。有市民认为,共享按摩椅占地面积较大,无形中挤占了普通座椅的空间,也压缩了原本供顾客休息的公共空间。(《安庆晚报》9月7日)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按摩椅纷纷入驻车站、机场、影院、商场等公共场所,甚至渗透到了医院。相比普通座椅,这种按摩椅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消费者放松身心的需求,但因卫生安全状况堪忧、设备运行质量不稳定、无人维护等问题又备受诟病。

  作为一种商业模式,在公共空间安装共享按摩椅是一种正常的市场行为,也算挖掘了细分市场,但它的设置和运营,应当以不强迫、不打扰以及挤占公共空间为原则,而且也并非所有公共场所都适合安放共享按摩椅,它需要根据场所的特性,分类区别设置。比如患有骨质疏松症、肩颈部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患者,若是使用不当,可能造成身体损伤。如果一味不加节制地侵占公众场所,拼命挤占无意按摩人群的基本公共需求,迫使消费者不得不花钱买座位,则是以牺牲品牌口碑为代价的短视行为,显然就不妥了。

  商场、影城、候车大厅等既属于经营场所,更属于提供公共服务的场所,在营利性和公共属性面前,理当多承担社会责任,为消费者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而不能只顾着商业开发,偏离了公共服务的职能。总而言之,要让共享按摩椅的发展回到用户体验上来,回到产品口碑上来,运营方首先要做的就是尊重消费者的选择权,合理划定按摩椅的配比,追求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其次要加大投入,承担起共享按摩椅的消毒清洁和日常维护的责任,这样才能发挥“共享经济”在公共空间的良性作用。


(冯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