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时事评论->正文

生态和产业融合发展大有可为

  为破解新城建设“地从哪里来、钱从哪里来”的要素制约,去年7月,北部新城区域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试点项目启动,总投资55.46亿,系我市投资金额最大的EOD项目。(《安庆晚报》9月11日)

  所谓EOD模式,就是将没有直接收益的环境治理项目,与产业项目进行打包,用产业项目的收益去反哺环境治理项目的投入,解决“绿水青山”如何变成“金山银山”问题。这是生态和产业融合发展的有益偿试,它“绿”了青山、“美”了环境、“强”了产业、“富”了群众……对此,安庆已尝到甜头。

  事实已证明: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密不可分,没有生态资源作为依托,产业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没有产业发展作为支撑,生态保护也难以持久。只有沿着生态和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子铿锵有力走下去,才能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一方面,要将生态融入产业,生态建设单靠政府投入是很难持续的,必须把生态作为产业进行开发,在保障生态效益的同时,最大化地发挥市场的经济效益,推进生态建设的市场化、产业化和常态化;另一方面,用生态打造产业,围绕生态建设需求来构建产业体系,比如将一产中的现代农业,二产中的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三产中的旅游、体育、休闲、养老等产业进行充分融合,从而打造区域生态市场,实现各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同时,积极应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迫切需求,推动一批专门从事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发展壮大,比如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污水处理产业、垃圾处理等等,使其专门服务于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为安庆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支撑。

  当然,让生态和产业融合发展,政府的服务与管理决不能“缺席”。既要做实顶层设计,及时出台促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指导性意见及规划;又要加强政策支持,明确财政、税收、土地、金融等支持政策,尤其面对发展特色产业和保护自然生态的双重任务,要引导各地一切从实际出发,依托资源禀赋、地理优势,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去抓产业建设,将特色产业发展与生态治理深度融合,真正实现百姓富、生态美互为一体,相得益彰。

  生态兴则产业兴,产业强则经济强。沿着生态和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子大步走下去,安庆必将在绿色富市、绿色惠民上有更大作为,也一定能成为美丽中国“最亮的星”。


(艾才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