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圆桌会议以来取得阶段性成效
汇聚“重振雄风、重塑辉煌”强大力量
唱响黄梅庆丰收,相聚宜城话发展。9月28日,第三届“唱黄梅、兴安庆”圆桌会议上,来自全国各地的行业翘楚、安庆骄子为推动安庆高质量发展建良言、献智慧、谋实策。
自2021年首届“唱黄梅、兴安庆”圆桌会议举办以来,安庆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工业立市强市”不动摇,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取得阶段性成效。
项目招引新战法强势破局
2021年9月,首届“唱黄梅、兴安庆”圆桌会议举行,与会嘉宾围绕对接国家战略、寻找安庆增长点,强化顶层设计、打造“链主”企业,借助资本力量、创新招商打法,发挥安庆优势、发展未来新经济等为安庆发展出点子、找路子、想法子,字字诤言催人奋进。
安庆优势是什么?如何寻找新增长点?良言实策如何落地?
十天后,在全市双招双引“三看三比”第二次巡回检查总结点评会上,市委书记张祥安提出“内搭平台、外联老乡”的破局之策,“内搭平台”即搭好园区的平台、创新的平台、资本的平台、开放的平台,解决老乡回来干什么,到哪去干的问题;“外联老乡”则是打好“家乡牌”“感情牌”,鼓励安庆在外老乡关注安庆发展、助力安庆发展、回归安庆发展。
“回安庆,建家乡!”
“内搭平台、外联老乡”的集结号吹响后,迅速引发全国各地安庆老乡的积极响应,国轩高科董事长李缜率先响应,带着桐城国轩项目回乡投资。
9月27日,金秋时节的桐城国轩新能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一派繁忙景象,各条动力电池自动化生产线全速运转。“企业为多家车企供应配套产品,在手订单充足,出货量稳步增长,产销两旺。”企业负责人江平说。
两年来,投资110亿元的美的新能源、70亿元的国轩新能源、60亿元的集泰化工、58亿元的慧儒铜箔、投资50亿元的鹏威高新材料、20亿元的迪赛诺制药……一批宜商投资的重大项目纷纷落地,“金凤还巢”成为安庆发展的别样风景,由此产生的“虹吸效应”吸引着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客商来宜投资兴业。
两年来,宜商回归投资项目达154个,总投资额达1292.4亿元,在外安庆人才带来产业回归、项目回投、人才回聚、总部回建,助力家乡发展。全市累计签约亿元以上项目834个,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25个、100亿元以上项目9个,总投资额达4596.65亿元,为安庆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蓄势赋能。
优质项目顺利落地,离不开平台支撑。这两年,安庆着重搭建资本平台,深化国资平台改革,组建人才发展集团、文旅集团,2021年以来,市县两级平台公司实现债券融资294.6亿元,按年平均折算,比2020年提升68.8%;打造产业基金丛林,发挥国有资本的杠杆放大作用,围绕重点产业链设立基金,保障项目资金需求。截至目前,全市共设立政府性股权投资基金44只,认缴总规模突破300亿元,实缴规模121亿元,累计已投资项目183个、共98亿元。
同时,提升信贷服务实效,探索创新“满宜贷”系列品牌建设,扩大应用“科创易贷”“富农产业贷”“亩均英雄贷”等一批信贷服务模式,全市新增贷款额逐年上升,2021年尚不足400亿元;2022年达到516.3亿元;今年1-8月份达到479.2亿元,全年有望达到600亿元。
提高园区平台承载能力方面,安庆一方面对标学习先进地区,推进现有12个省级以上开发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另一方面开辟新赛道,承接生命健康、生物科技产业项目,同时加快建设高铁新区,提升项目承载能力。
安庆还积极做活开放平台,推动安庆综合保税区、汽车整车进口口岸、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开放平台联动发展,打造安徽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今年前8个月,安庆进出口总值231亿元,同比增长59.5%,增速连续13个月保持全省第一。
产业发展新成效深度赋能
产业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城市强。
“安庆要科学调整产业链,发挥产业集群效应,充分利用长三角一体化契机,衔接周边城市产业链条”“打造优势产业链,支持重大项目持续运营,实现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小微企业繁荣发展”“将政策性项目作为地方长期支柱产业来扶持,建立配套资金,助其做大做强”……两届“唱黄梅、兴安庆”圆桌会议上,与会嘉宾围绕安庆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畅所欲言,为安庆产业发展提供新思路、描绘新路径、擎画新蓝图。
在位于安庆高新区的法恩莱特新能源公司,15万吨电解液项目(一期)自5月底建成试生产以来订单不断,产品主要销往电池行业头部企业,项目全部投产后年产值预计将达到40亿元。“公司通过不断改进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生产水平和规模化生产管理方式,在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的同时,还能够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公司总经理陈培表示。
该项目是我市2022年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是安庆高新区化工新材料产业链的重要延链项目,也是该园区布局新能源领域的关键项目,对打造“千亿产业园区”具有重要意义。优质企业的落户助推着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2012年至2022年,安庆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从1家增加到49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从19亿元增加到123.77亿元,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持续提升。
两年来,安庆上下勠力同心,埋头苦干,将社会各界助力安庆发展的好点子、好路子、好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在市级层面重点打造汽车及零部件、化工及新材料、生命健康和生物科技等优势主导产业;在县域层面重点打造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
目前,安庆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形势喜人;化工及新材料产业已形成以安庆石化为龙头,曙光、艾坚蒙、集泰等新材料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今年以来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6%;生命健康和生物科技产业快速发展,2022年,全市“双生”产业规上企业70家,产值200亿元以上,产品涵盖生物医药、现代中医药、医疗器械、精准医疗、医养康养等多个细分领域,“双生谷”起步区建设正酣。
县域产业方面,全市共有8个省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实现县域全覆盖,桐城塑料包装、怀宁绿色纸塑、潜山刷业制造、望江和宿松纺织服装等享誉国内外,年产值均突破或接近百亿元,太湖功能膜、宿松电子元器件发展势头强劲。
努力打造长江经济带制造名城,以产业振兴挺起安庆高质量发展“脊梁”……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征程万里,实干者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一曲工业强市的激昂乐章正在古皖大地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