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变金山的新“碳”索
2014-2020年安庆市森林碳储量由4755万吨增至6070万吨。自今年开始至2042年,在20年计入期内,预计累计减排184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按不同碳价计算,目前安庆市森林碳储量价值在33~375亿元之间。这是今年安庆通过开展森林碳汇本底调查摸清的森林碳汇资源“家底”。
安庆森林广袤、湿地众多,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安庆积极探索,提出实施“碳汇森林行动”,加快推进生态市场补偿。发放林业碳票、摸清森林“家底”、启动林业碳汇项目……去年以来,安庆碳汇新动作不断,在追青逐绿的新“碳”索中,安庆“绿色颜值”正在变成“生态价值”。
大观区南梗林场。 通讯员 项顺平 摄
“碳票”变“钞票”
空气能卖钱?在大观区南梗林场承包血防林、种树多年的陈能转以前觉得这是天方夜谭,直到拿到林业碳票,她才相信,原来这是真的。
11月8日,陈能转获得大观区颁发的首张林业碳票。她在南梗林场建设的1200余亩抑螺防病林经监测、核算、评估后,被折算成碳减排量14428吨。当天,她还与皖江木业公司签订了林业碳票购买意向书,拟交易1000吨林业碳票,交易单价约30元/吨。
这是我市开展的第三笔碳票交易。去年,怀宁县、迎江区实现碳票交易“零突破”,监测4233亩林地减排量20295吨,达成交易意向3631吨。
不砍树,卖空气也能挣钱,怎么实现的?靠的正是林业碳票和碳交易。森林具有吸收、储存二氧化碳和制造氧气的能力,这种能力在学术上被称为“碳汇”。而所谓“碳票”,是指将森林的碳汇资源作为资产交易的凭证,有了碳票,森林的碳汇资源便可以进入市场进行交易、质押等。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各地都会给重点企业规定定额的碳排放量。如果企业的碳排放量低于规定的标准,可以将多余的碳配额在碳交易市场上出售;如果排放超额了,则需要通过购买碳排放额、购买碳汇等方式进行生态补偿,这就是碳交易的基本原理。
陈能转自2013年开始在南埂林场承包滩地种植杨树建设抑螺防病林,早年间,她在树下种植小麦、大豆等农作物获取收益,这些年树长大了,她便专心养护树木。“过去一直在投入,有些吃不消。”如今卖空气也能挣钱,增加了陈能转抚育幼林的信心。
碳票交易的背后,对于林场来说,将空气“变现”,能增加收益,可反哺林场用于森林管护生态建设;对于安庆而言,是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具体实践,也是将青山变成“金山”的创新尝试。
安庆是安徽省五大重点林区之一,森林面积835万亩,居全省第4位;森林覆盖率39.3%,居全省第5位;湿地面积253万亩,居全省第1位。安庆森林及湿地资源丰富,适合林业碳汇的开发。
2021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双碳”战略目标。安庆积极探索,于2021年11月印发《关于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实施“碳汇森林行动”,加快推进生态市场补偿,明确实施“两大工程”——林业碳汇体系建设工程和林业碳中和试点与示范建设工程。同时,制定出台了《全面推进林业碳汇工作的实施方案》《林业碳票管理办法(试行)》。
2022年12月28日,安庆市签发首批林业碳票。怀宁县观音湖重点生态功能区1473亩林地,监测期碳减排量为3673吨;迎江区新洲乡南木村2760亩林地,监测期碳减排量为16622吨。安庆市林业局为上述两家单位分别签发相应碳票,林业碳票上记载着持有人姓名或者单位名称,项目地点、森林面积、监测期和监测期内碳减排量等信息,具有交易、质押、兑现、抵消等权能。
“去年,我们主动向南木村购买了5万元的碳票,用来抵消碳排放。作为工业企业,我们要主动承担环境责任。”安庆一枝梅化工公司是安庆首家购买林业碳票的企业,该企业负责人黄劲松说,积极为环境做贡献,也能成为企业的加分项,为企业赢得更多客户。
深挖“碳汇”潜力
在林业碳汇交易的实践中,安庆不断探索前行。
今年,怀宁县探索尝试碳汇生态补偿制度。怀宁县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杨某某、胡某某非法采矿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中运用认购碳汇方式替代履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
2014年,杨某某、胡某某在未取得采矿许可证的情况下组织人员在怀宁县采挖低硅砂岩,并销售牟利。经鉴定,当事人非法采矿行为导致现场2万余平方米林地上的林木被损毁,需承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费用10余万元。
为解决生态环境修复问题,怀宁县人民检察院在充分听取当事人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经与该县林业主管部门沟通,以安庆市“碳汇森林行动”为契机,探索通过认购林业碳汇的方式承担生态破坏民事赔偿责任。今年4月,怀宁县人民法院判决,支持怀宁县人民检察院提出的全部诉讼请求,要求当事人以认购经核证林业碳汇并核销的方式进行替代性修复。此方式不仅弥补了生态环境受到损害至修复完善期间服务功能的丧失,实现了“真修复”的效果,还避免赔偿金的“沉睡”和生态功能损失的“欠帐”。
与此同时,安庆市还与中国林科院开展了深度合作,完成了安庆市森林碳汇本底调查与林业碳汇项目开发潜力评估项目,摸清了森林碳汇资源“家底”。
经调查,2014-2020年全市森林碳储量由4755万吨增至6070万吨。自2023年1月1日开始,至2042年12月31日结束,在20年计入期内,预计累计减排184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按不同碳价计算,目前安庆市森林碳储量价值在33~375亿元之间。随着经营模式的提升,森林净增碳汇价值在不断增长,安庆市未来森林固碳增汇潜力价值巨大。到2023年,安庆森林净增碳汇价值在10~204亿元之间;到2060年,森林净增碳汇价值在49~803亿元之间。从目前可开发碳汇项目的成本收益来看,安庆森林资源可开发碳汇项目经济潜力大。
摸清“家底”,心中有数,便能深挖碳汇潜力。10月17日,安庆市召开林业碳汇项目启动会,计划将安庆市大龙山林场、潜山天柱山林场、潜山市驼岭林场、岳西县林业总场、宿松县林场、桐城二姑尖林场等6个国有林场打包开发为林业碳汇项目,为CCER交易储备。CCER,即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该交易市场在2017年因“交易量小、个别项目不够规范”被叫停。2021年,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CCER也即将重启。目前,安庆市林业局已与上海一家环保公司签订合作协议,该公司正在筹备碳汇开发,CCER一旦重启,即可进行交易。
安庆市林业局局长周华斌介绍:下一步,我市将持续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做好碳汇森林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安庆样板”。推进项目交易,参照项目成果中的典型案例,碳汇项目开发效益分析与风险评估,选择合适地区开发碳汇项目并交易,促进生态富民;拓宽融资渠道,推动金融机构完善绿色信贷机制,积极探索运用“碳汇贷”“林业碳汇质押贷款”“林业碳票质押”等信贷产品,鼓励并推动银行与保险机构、担保公司合作,运用“碳汇+信贷+保险+担保”模式,发挥风险保障和风险分担作用,促进林业碳汇资源的价值化、金融化赋能增值。“不砍树也能致富”,绿水青山正成为安庆人民的“幸福不动产”和“绿色提款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