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社会新闻->正文

二手车仪表盘行驶里程“缩水”
法院巧用调解补差价

  我市居民张某在二手车经营部买了一辆奥迪Q5二手车,当时汽车表盘上车载里程数为11万公里,几个月后发现油耗过大想换新车。在4S店检验时才知该车实际里程数超过19万公里,相差8万多公里,于是一纸诉状告到宜秀区法院要求退还11万元购车款,法院又是如何处理的呢?

  据悉,张某于2023年2月在某二手车经营部购买一辆奥迪Q5二手车,售价116000元,双方签订了一份车辆转让协议,该二手车经营部对车辆的物权状态、现实车况、发动机变速箱使用情况等进行了承诺,双方对车辆的车载里程数未作约定。张某在使用车辆几个月后,发觉油耗过大,在奥迪4S店准备置换新车,据4S店检测,涉案车辆实际里程数超19万公里,与二手车经营部提供的车表盘上车载公里数11万公里相差8万多公里。故张某向法院提起诉讼,以二手车经营部存在欺诈行为为由要求撤销车辆转让协议,并由二手车经营部退还全部购车款。

  宜秀区法院经开庭审理认为该案争议焦点是,购车时实际里程数与车载里程数不一致且差距较大是否属于二手车经营部的欺诈行为,诉讼双方对争议焦点展开了激烈辩论。此种情况在二手车交易过程中多发,在司法实践中,认定卖方构成欺诈行为或不符合欺诈行为都存在生效判例,承办法官认为支持或驳回张某的诉讼请求,都难以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该案如果判决结案可能只是审理程序上的终结,但诉讼双方的纠纷很难实质性化解,不能达到案结事了的效果。考虑到双方矛盾较大,办案法官决定组织当事人进行调解。庭前诉讼双方互不让步,调解工作难以推进,承办人决定采取主动引导调解方式。庭后承办人分别联系了诉讼双方,针对当事人的诉讼请求、证据、案件事实、法律适用、预判结果等方面向双方做了简要释明。经过一次次电话沟通、现场调解和不厌其烦地做双方当事人的疏导教育工作,最终双方都认识到各自的责任,并达成调解协议,由该二手车经营部向张某赔付16000元,双方握手言和。


(全媒体记者 周国庆 通讯员 章文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