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财经新闻->正文

归乡打拼,把生意谈到中东、欧美
雄心勃勃的“小镇青年”

  “小镇青年”是指出身在三四线及以下县城的年轻人,他们有意无意被贴上一些“标签”:收入一般、无所追求、游离时代发展……

  马庙位于安庆市怀宁县,是地地道道的小镇,镇上没有酒吧、没有咖啡馆,甚至没有KTV。

  镇上却有一批年轻人,他们读书求学、归乡打拼,以小镇为原点开疆辟土,把生意谈到中东、欧美等,把小镇推向国际。

  他们年轻又老练、低调谦逊却也雄心勃勃,在青年节之际,记者来到马庙镇,记录这群“小镇青年”不同的一面:

  ——杀伐果决的真“霸总”

  在安徽创欣环保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办公室,茶几上放着两瓶无糖可乐、办公桌上散落着各种资料。1993年出生的汪大为就是总经理,这家产值近亿公司的“掌权人”。

  他的人生轨迹和父亲的规划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考入华东交通大学,学习土木工程专业,毕业来到合肥进入一家大型地产公司,随后又和朋友到青岛,将康养项目干得有声有色。

  曾以为,大都市的钢筋水泥就是自己的归宿。但小镇飞速发展的纸塑产业却在呼唤他。

14.jpg

  “2020年,政府招商引资找到我,希望我回乡发展。”汪大为说,“父亲也十分支持,希望我尽快从房地产行业转型,回到实体上来,在家乡干一些实业。”

  拿地50亩,盖起4.8万平方米的厂房,2022年底,投资1.5亿元的安徽创欣环保有限公司在马庙纸塑产业园正式投产。

  纸塑是马庙的传统产业,从最初的家庭作坊式起步,至今已有二三十年发展历史,产业规模已达60亿元,这其中以纸杯为主,但汪大为延长了产业链,在生产纸杯的同时还生产淋膜纸——纸杯的原料。

  谈话间,一家下游企业找到办公室,用怀宁话请教着货品积压的处置工作,在五十多岁的访客面前,年轻的汪大为颇有些“话事人”气质。

  “他们货有一点积压,找我想想办法。现在是信息时代,要转换思路,利用丰富的信息开拓市场,不能一味在线下打价格战。”他说。

  “很多人讲到了纸杯这个行业内卷、发展越来越难,你怎么看?”

  “哪个行业竞争都激烈,不能老说大环境怎么样,内在因素才是最重要的。”

  听起来“残酷”,但汪大为却想方设法让大家抱团发展。汪大为发起成立了绿色纸塑行业协会。“我们定期会碰头,比如谁家要多少原料,谁家要出多少货,大家可以一起拼单,这样原料成本、运费成本都会降低一些。”

  比起大都市的灯红酒绿,这个小镇的确有些“贫瘠”,但汪大为却觉得自己实现了更大的价值——在看到100多名工人进进出出时、在看到小镇产业越来越闻名时……

  ——一路逆袭的“爽文”男主

  和汪大为拿到的人生剧本不一样。1987年出生的王欢是妥妥的“草根”,但他却在这个小镇一路逆袭,用实力演绎出堪称“爽文”男主的人生剧本。

  出身农民家庭的王欢,通过高考考入安徽工程大学,学习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本科毕业后进入合肥一家上市公司,从事软件销售工作,“每个月有七八千元的收入,每天跟打了鸡血一样拼命。”

  很快,王欢步入婚姻殿堂,妻子是自己的初中同学。

14.jpg

  曾以为,行色匆匆中的相濡以沫就是自己的归宿。“但合肥没有房子也没有亲人,妻子怀孕了,只能回老家待产。”

  妻子回老家,只在公司干了一年多的王欢也回到老家。“当时正好看到镇上的招聘广告,一家纸杯企业招聘储备干部,就去面试了。”他说。

  面试时,企业一听王欢是本科毕业,这在十几年前的小镇并不多见,“问我能不能干外贸,我挺意外的,这个小地方竟然还有外贸?”王欢决定试一试。

  “什么都不懂,一单都没成,每个月就拿1500元的底薪,到第八个月的时候实在受不了,向老板辞职。”王欢说,“老板一听,给我加了1000元钱工资,我就又留下来了。”

  到年底的时候,王欢终于拿到了人生的第一单——到安曼的3个货柜、价值60万美元的纸杯。

  第二年,也就是2016年,王欢的业绩便达到了260万美元,拿到了30万元的年薪。

  这在当时的小镇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

  可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王欢发现260万美元的业绩是瓶颈,始终无法突破。

  第八年,也就是2020年,王欢终于下定决心跳槽创业,成立了安徽煜禾新材料有限公司,押进自己全部身家和父母半辈子的积蓄。

  公司通过采用生产和销售分离的模式,迅速占领市场,2021年外贸出口额就达到了300万美元,第二年上升到900万美元,去年产值实现了1100万美元加1000多万元人民币。

  “大宝上小学,二宝2019年出生,三宝马上又要出生了。”王欢满脸幸福地说。

  ——母亲眼里长不大的“学生伢”

  第三个年轻人叫王玮。

  媒体曾报道“研究生回乡创业走出‘国际范儿’”,讲述的就是王玮和妹妹王娟、妹婿祝红林回乡接棒母亲汪凤枝的故事。

  刚踏进办公楼,一位头发花白、系着围裙、拿着锅铲的阿姨冒出来:“找哪一个?”

  “找王玮。”记者答。

  “出去吃饭了,有什么事找我也行。”

  “您是?”

  阿姨赶紧又跑进厨房,一边翻炒锅中的红烧肉,一边回答:“我是董事长,他是我儿子。”

  她就是汪凤枝。

14.jpg

  她爱人曾是马庙中心学校的校长,因为公职在身不允许做生意。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的汪风枝自己做,从最初的棕麻,再到纸杯,别人做什么,她就做什么。

  15年前,汪凤枝买了两台机器,在家里做起了纸杯。

  凭着吃苦的韧劲,不仅供两个孩子上了大学、读了研究生,还租了厂房,将生意越做越大。

  2013年,重庆邮电大学研究生毕业的王玮,已经在上海一家国企有了稳定工作,但看着越来越年迈的母亲,还是决定辞掉上海的工作,回到家乡接过企业;2016年,毕业于重庆大学的妹妹王娟、毕业于兰州大学的妹婿祝红林也回到家……

  搬进产业园、新建厂房、升级设备、打开欧美和中东市场……几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一步步将曾经的“小作坊”做成了如今的“国际范”。

  “现在这个厂就是他们手上建的。”汪凤枝一边介绍,一边麻利地切菜,“今天有个客户在家里吃饭,所以加了几道菜。”

  “那现在厂子交给王玮了吗?”记者问。

  “哎呀,他还是那个‘学生伢’的样子,不放心啊!现在儿媳妇主内,抓产品质量,其他三个都跑外贸,抓市场。”汪凤枝口中嫌弃,语气里却都是自豪。

  这群在母亲眼中永远像“学生伢”一样的年轻人,其实早已接过发展的接力棒,用他们的朝气、胆魄以及学识,将产业版图越做越大,让马庙成为省级特色小镇,并朝着“中国纸塑产业之都”迈进。


(全媒体记者 江露露 通讯员 丁浩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