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时事评论->正文

志愿填报
不妨“我的人生我做主”

  记者了解到,从6月29日起,考生进入志愿填报阶段。根据志愿填报时间安排,6月29日至7月1日为普通本科提前批、普通高职(专科)提前批志愿填报时间;7月3日至7月5日为艺术类、体育类各批志愿填报时间;7月7日至7月11日为普通本科批志愿填报时间。

  (6月26日《安庆晚报》)

  高考成绩公布,接下来的志愿填报是“另一场考试”。诚如“七分成绩定,三分志愿拼”,志愿填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考生能否进入理想的学府,既懈怠不得,更马虎不得。

  志愿怎么填?或举办答疑解惑会,或开通“高考热线”进行在线咨询辅导,或“云端”大数据分析对比,这几年,在高考志愿填报上,学校、家长可谓动足脑筋。

  填志愿,其实是一次人生规划。来自各方的意见都很重要,在这中间,既要听听家长和老师的建议,也可向周围的“过来人”请教,然后再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综合分析,集思广益,理性填报,这样选学校、选专业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进入大学深造学习的主角是学生。在这件人生大事面前,要赋予孩子更多的选择权。然而,现实情况往往是,许多家长乐衷于越俎代庖地一手包办,考生的兴趣、个人的意愿往往被忽视和舍弃。试问,如果选择的专业是孩子不喜欢或没兴趣的,即便进入高等学府,也很难找到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岂不耽误了他们的大好前程?志愿填报,是“前途”与“钱途”、兴趣与功利的博弈,无论是考虑今后就业,还是承载家庭期望,就算把所有的因素夹杂在一起,但归根结底也不能忽略考生“自我意愿”的表达。

  所谓志愿,就是志向和愿望,既要志存高远,也应兼顾考生的意愿。这就充分说明,填报志愿要建立在考生“自愿”的基础上,根据兴趣、爱好以及擅长来综合研判。

  老舍先生在给妻子的一封信里谈到对孩子们的希望时写到:“我的儿女,只要身体强壮,将来能学一份手艺,即可谋生,不必非入大学不可。假若我看到我的女儿会跳舞演讲,有作明星的希望,我的男孩体健如牛,吃得苦,受得累,我必非常欢喜!我愿自己的儿女能以血汗挣饭吃。”此话切中时弊。志愿填报是个“技术活”,说到底必须把选择权还给孩子。毕竟,当下的考生已是“准成年人”,逐梦路上,我们在扶一把、送一程的同时,更应让他们独立自主,这样才能成长得更快、“飞得更高”。


(徐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