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集体经营收入50万元以上强村数量超750个
希望的田野上“丰”光无限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作为我省农业大市,坐拥绝佳山水资源和地理环境的安庆,近年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全力守好“三农”基本盘,全力补齐各类涉农短板,全力打造“三农”亮点,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太湖县晋熙镇的民居、河流、青山、道路和田园在朝阳映射下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乡村画卷(资料照片)。 全媒体记者 江胜 通讯员 路欣林 摄
守好基本盘
年产粮约200万吨
“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
秋风送稻香,农民田间忙。国庆节后,安庆滨江农业大镇宿松县复兴镇内,3万余亩单季稻进入成熟期,层层叠叠的稻田涌起金色的稻浪。在该镇套口村的高标准农田里,蔚蓝天空下,金色稻浪随风泛起阵阵涟漪,从空中俯瞰,金黄的稻田与青山、公路、村庄相映成趣,勾勒出一幅丰收的喜人画卷。
秋粮是安庆全年粮食生产的重头戏,产量占全年粮食总产的七成以上。今年安庆秋粮收获面积426万亩,目前玉米、大豆已收获结束,300万亩单季稻正迎来收割高峰。当下安庆各地,正全力抓好秋粮最后窗口期的田管和收获,把秋粮“丰收在望”变为“丰收到手”。
安庆有耕地面积530余万亩,是国家优质粮棉油生产基地,更是长江中下游著名的“鱼米之乡”。近年来,安庆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着力提单产、稳面积、减损耗,多种粮、种好粮,全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地方贡献。
安庆聚焦稳产保供,坚持因地制宜,稳定粮食种植面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截至2023年底,全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72万亩,其中优质专用品牌粮生产面积超320万亩;粮食年总产量约200万吨。
同时,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链。现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0家、全省第1;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33家、全省第1;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7个、全省第2;有效认证绿色有机地标产品1183个、全省第2。目前,岳西翠兰茶叶、怀宁蓝莓、天柱山瓜蒌籽、望江中华鳖等一批安庆名优农特产品在全国叫的响、卖得好。
近年来,安庆全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目前全市村集体经营收入50万元以上强村数量超750个,占行政村总数半数以上,数量居全省前列。
补齐涉农短板
百亿水利工程全力推进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协调发展,就要找出短板,在补齐短板上多用力,通过补齐短板挖掘发展潜力、增强发展后劲。”
安庆四大内湖中,除华阳湖外,破罡湖、菜子湖、武昌湖均有对江排涝机械设备。华阳湖正常蓄水面积近900平方公里,周边有群众近60万人。每逢大水年份,湖水水位长期居高不下,“关门淹”严重,严重影响当地人民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和沿湖区域的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近年来,安庆全力推进华阳河蓄滞洪区建设工程(安庆市段)建设,将其作为补齐全市水利短板工作的重中之重。
金秋时节,走进华阳河蓄滞洪区建设工程(安庆市段)望江标段的子工程——杨湾节制闸施工现场,数十辆工程机械、百余名施工人员在紧张忙碌。“目前我们正抢抓晴好天气,全力推进工程建设。”施工现场负责人王浩介绍,杨湾节制闸设计排涝流量615立方米每秒,投资1.65亿元,预计2025年建成。
10月份以来,不仅杨湾节制闸,华阳河蓄滞洪区建设工程宿松、望江、太湖、华阳河农场、九成农场五大标段同步推进,整体工程进入建设高潮期。
华阳河蓄滞洪区建设工程(安庆市段)是国务院确定的150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更是安庆市有史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工程估算投资约100亿元。
与此同时,安庆出台《安庆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到2035年将谋划项目总投资超1280亿元,其中防洪保安网投资超630亿元,供水保障网投资约350亿元,生态河湖网投资275亿元。
打造“三农”亮点
林长制改革走在全国前列
“学好用好‘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开展乡村建设,聚焦现阶段农民群众需求强烈、能抓得住、抓几年就能见到成效的重点实事,抓一件成一件,让农民群众可感可及、得到实惠。”
10月4日,天柱山地质公园博物馆工作人员发现了一条纹理奇特蛇类,经鉴定,该蛇为舟山眼镜蛇。舟山眼镜蛇被列入国家“三有”保护物种名录,是安徽省二级重点保护物种,在安庆已有35年未出现。舟山眼镜蛇再次现身,是安庆生态持续向好的有力证明。
今年7月,安徽省林长办通报2023年全省林长制考核结果,安庆市摘得全省第一。截至本次折桂,安庆林长制已连续6年获得省政府督察激励。
2017年,安庆在全省率先试点实施林长制改革,探索形成了“六个一”改革模式,即一个责任体系、一个规划体系、一套支持林业发展政策体系、一个林长制地方性法规、一个林业科技支撑体系、一个林长制智慧平台,被国家林草局多次宣传推介。
2017年以来,安庆累计完成人工造林68万亩,占全省六分之一以上;改造芭茅山为“茶山竹海”26万亩,超过前20年的总和;近五年森林火灾和森林受害面积,与前五年相比分别下降84%和87%。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2个、省级森林城市7个、省级森林城镇66个、省级森林村庄559个,林业生态建设水平明显提升。
与此同时,安庆还学好用好“千万工程”经验,全力建设和美乡村。
金秋气爽,丹桂飘香。在天柱山脚的道乐民宿内,负责人陈吉华一边晒太阳,一边笑着说:“每逢周末、节假日,我们这里肯定客满。现在我们每年接待游客超5000人次,年收入超80万元。”陈吉华是浙江台州人,在潜山经开区办厂多年。2022年,他把视线转向天柱山脚,在天柱山镇茶庄村内办起了高端民宿。
目前茶庄村拥有特色高端民宿16家、农家乐83家,还有3A级景区3家,今年接待旅游人数已超50万人次。美丽风景变美丽“钱”景,目前该村集体经营性年收入超100万元,获评全省首批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
近些年,安庆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共建设省级以上中心村891个、美丽宜居自然村953个。2023年以来,安庆更学好用好“千万工程”经验,扎实开展“百村行动”,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目前,安庆共有44个村在创建省级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数量全省第2;安庆各地还全面实施“摇钱树”工程,发动广大农村居民利用房前屋后和庭院种植高效经济苗木,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和群众增收致富。
如今放眼安庆广大乡村,一株株茁壮成长的青翠树苗,一处处绿起来美起来的村庄宅院,一张张村民的灿烂笑脸,无不见证着乡村全面振兴之路正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