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岳西县->正文

乡村产业“姜”来可期  

  位于岳西县西南部的白帽镇,种姜历史在百年以上,是岳西小黄姜的主产区。近十年来,白帽镇生姜种植规模持续扩大,今年种植面积达到5000亩,生姜种植户近千户,许多家庭通过种植、储藏、销售生姜实现了致富愿望。近三年来,白帽镇积极推动生姜产业“接二连三”,做强一产、做大二产、做活三产,推动三产融合,拼出了岳西小黄姜的发展新局面。

l_CB20241106140648358074_02.tif.jpg

  深秋时节,岳西县白帽镇南庄村的大片生姜陆续进入采收期。      全媒体记者 江胜 摄


  小黄姜种出好“钱”景

  一组村民拔出姜禾,拍掉尘土,除去根须,摆放整齐,再由另一组村民剪掉姜禾,装袋打包……10月30日下午,暖阳高照,在岳西县白帽镇南庄村姜农刘传兵的姜地里,来此务工的村民们有序分工,正在采收生姜。刘传兵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他告诉记者:“从昨天开始采收,已经收了七八千斤,运回家直接入窖。打霜后生姜就容易坏,所以要赶紧收,现在每天七八个人来此务工,10天内差不多能收完。”

  刘传兵今年59岁,他在南庄村种了3亩生姜,在附近的江河村也种了1亩生姜。他以前是一名建筑工人,一次意外受伤之后就回到家乡种植生姜,至今已有八九年了,年均产出生姜约1万公斤,仅种姜这一项,年收入就有六七万元。

  南庄村党总支书记蔡春龙告诉记者,南庄村生姜种植历史悠久,过去家家户户都种姜,自种自吃,作为产业发展是近十年的事。全村现有生姜种植户150余户,在本村及别处种植生姜面积超过1000亩。每年5月至6月种植,10月底到11月中旬采收,采收之后直接窖藏起来,等到市场行情好时才出售,这是多年来姜农种植生姜的传统,目前已经进入生姜采收高峰期。

  “每亩地产姜5000斤至7000斤,生姜价格浮动较大,每斤1元至七八元不等,只要卖到1元,姜农就能保本。在我们村,种植生姜每亩能赚两万元左右。”蔡春龙说。

  白帽镇双畈村从2017年至今,每年生姜种植面积都在1000亩以上,今年全村生姜种植户种植生姜约2000亩,产量预计突破500万公斤,产值预计超过4000万元。双畈村配套建设了生姜保鲜库,成立了生姜合作社,探索生姜电商销售模式,在品种引领、品质提升、品牌打造、龙头带动上做文章,把特色农产品做大做强,形成了“一村一品”的生姜朝阳产业。

  生姜为药食两用作物,可作为调味品、保健品,还可入药祛病,生姜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用途、用量在不断增加。

  位于岳西县西南部的白帽镇,种姜历史在百年以上,种植的是小姜,或者叫小黄姜,是岳西小黄姜的主产区。

  记者了解到,从2014年开始,白帽镇生姜种植规模持续扩大,到2024年种植面积达到5000亩,生姜种植覆盖全镇10个行政村210个村民组,全镇生姜种植户近千户。因为种植生姜需要轮作,一些种植户还走出白帽、走出岳西,通过土地流转或合资、合伙等形式从事生姜种植,把生姜产业向周边辐射、扩散,通过示范、带动,促进了生姜产业在更大范围发展。

  白帽镇为民服务中心负责人余浩介绍,从近年情况来看,全镇生姜亩均产量为2500公斤至3000公斤,亩均产值在2万元左右,亩均纯收入在1万元以上。相较于茶叶、油茶、大宗蔬菜等,生姜的效益更为可观,许多家庭通过种植、储藏、销售生姜实现了致富愿望。白帽出产的生姜保存时间长、商品性强、辛辣味浓、口感好、质量高,这是来自各地市场的反馈,目前白帽生姜产销两旺,市场前景很好。

  生姜产业“接二连三”

  10月30日,在白帽镇江河村下河组的一处农副产品加工厂内,记者看到,几名务工村民正围坐在一起清理、挑选生姜。加工厂内设有前处理加工车间、切片车间、腌制车间、炒制车间、包装车间,泥沙清洗机、毛辊去皮机、真空包装机等机械设备一应俱全。

  江河村村干部刘宏介绍,这个加工厂的厂房原是闲置的校舍,由该村帮扶单位投资98.5万元进行改造,同步采购机械设备,去年10月投入使用,现由村集体负责运营,收购本镇及周边姜农的生姜。

  加工厂投用后,改变了以往姜农采收生姜之后入窖再由姜贩上门收购的传统,在这里,生姜经过泥沙清洗、去皮、人工清理及挑选,再经过清洗、脱水、切片等环节,可制成腌制姜、糖姜等包装食品,“身价”大涨。

  “按照每斤三元的收购价来算,加工之后每斤能卖到十几元,除去生姜的损耗及人工、机械等费用,村集体每斤可以获得三四元的纯利润。”刘宏说。

  2023年11月,由岳西县农村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投资3000余万元在白帽镇集镇区建设的生姜产业园正式开园运营,该产业园占地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100余平方米,建有12个标准化冷库,以及洗姜车间、零散交易市场等专用场地。

  记者走进白帽镇生姜产业园,12个冷库已经清仓,为今年的生姜收储做好了准备。产业园运营企业相关负责人余小娟介绍,去年开园以来,冷库累计收储生姜约600吨,主要由生姜种植户租赁使用,其中约60吨由公司自己收购、自己销售。冷库储藏相比传统姜窖储藏环境更为可控,平均每斤生姜一年的储藏费用不到2角钱,尤其为规模种植户提供了便利。今年到目前为止,冷库已经被预订了约600吨库容。

  为助力生姜销售,白帽镇运营企业在稳定商超等线下销售渠道的基础上,今年3月还开辟了线上销售渠道。销售团队全程跟踪生姜种植,走进种植、加工一线,开展直播,助力本地及周边生姜销售。

  今年9月,由岳西县供销社联合白帽镇强村富民公司成立的白帽镇供销合作社正式开始运营。该合作社依托白帽镇包括生姜在内的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大力开展线上销售业务,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充分发挥联农带农作用,助农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生姜作为药食同源的食材,其独特的价值和魅力逐渐受到大众的关注。双畈村是白帽镇生姜种植规模最大的行政村,为提高本地生姜知名度、促进姜农增收,该村正在筹办一场“姜王争霸赛”活动,将在11月中旬举办。此次活动主要包括单棵生姜称重比赛、拔姜比赛、挑筐比赛等内容,参赛选手将按照现场比赛结果现场颁发奖品。

  双畈村党支部书记阮亚峰说,举办“姜王争霸赛”活动,可以挖掘生姜种植的优秀典型,展现生姜种植的魅力,激发大家对生姜种植的热情,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此外,举办这一活动,还可以提高本地生姜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消费者关注,增加姜农的销售渠道和收入,并推广先进的生姜种植技术和经验,提高生姜产量,为生姜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促进生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全媒体记者 罗少坤 通讯员 蒋贻高 徐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