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旅游新闻->正文

六尺巷   迎八方客

  重温张吴礼让典故,感受谦和礼让传统美德。

  日均接待游客8500人次,高峰日接待游客突破1.5万人次。连日来,跟随总书记的脚步,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慕名来到安庆桐城,来走一走这条六尺小巷,切身感受礼让之风。

l_CB20241117195710358027_02.tif.jpg

  为涵养文明底色,全方位展示文都桐城厚重的文化底蕴、谦和礼让的社风民风、气韵盎然的古城风貌,桐城用满满的诚意“礼”迎八方客。

  外地游客 招手即停

  “我是第一次来桐城六尺巷,刚出桐城高铁东站,就乘坐到了‘外地游客招手即停’的爱心车辆,非常感动,让我对桐城有了更深刻的印象。”11月13日,在桐城六尺巷,来自合肥的张女士说。

  为了迎接外地游客来桐城旅游,倡导桐城礼让谦和文化,为桐城名片添砖加瓦,10月25日,桐城市发出《好客桐城,我为桐城助力!》倡议书,倡议有车一族的广大市民参与“外地游客 招收即停”爱心志愿者车队,为外地游客提供免费通勤。倡议书一经发布,一天时间,首批100辆参与“外地游客 招手即停”的志愿车辆便上路提供免费接送志愿服务活动。

  “90后”青年张龙在六尺巷景区经营一家汉服体验馆,闲暇之余就在桐城高铁东站、六尺巷游客集散中心接送外地游客。“爱心志愿服务车队的车辆上都贴有‘外地游客 招手即停’的标识,只要游客招手示意,我们就会为游客提供免费的接送服务。参与活动的市民,不得随意拒载,如自身工作生活无法承载,可在志愿者车队群呼叫,就近者支援。”张龙说,我们就想为家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每一位来到六尺巷的游客,都是桐城的朋友,我们要让他们感受到桐城人的热情友好,体验桐城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邱塬友是桐城一家企业的负责人,看到《好客桐城,我为桐城助力!》的倡议书后,他第一时间报名参加,还通过个人抖音、微信平台展示桐城的独特魅力,宣传桐城,助力桐城。冬日里,为让游客喝上一杯热水,他在六尺巷游客集散中心、六尺巷景区设置了5处免费供水点,目前累计投放4000多升纯净水。

  邱塬友说,回的是家人、来的是客人,我们要力所能及地为游客提供指路、咨询、紧急援助等服务,让六尺巷成为传递爱与温暖的桥梁,让每一位游客都感受到桐城人的诚挚友好。

  招募志愿者 兼职解说

  作为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胜地,六尺巷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探访。如何让游客有一个良好的游览体验是对桐城六尺巷景区的一种考验。

  为解决解说员不足的问题,桐城市一方面,积极向社会招募兼职讲解员。另一方面,从党政机关选拔语言表达、专业素养强的年轻干部充实到讲解员队伍之中。

  杨琴是一名退休职工,10月27日,经过岗前培训成为桐城市面向社会招募的首批100名兼职解说员之一。11月13日12时,六尺巷景区门口,刚刚完成一轮解说的杨琴顾不上吃午饭,又接待了一位从河南郑州远道而来客人,这已经是杨琴当天上午接待的第四批客人。

  吴金凤是一位全职妈妈,在看到六尺巷景区急需解说员后,她积极报名参加。做全职妈妈以前,吴金凤是一家国企单位的窗口工作人员,有着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吴金凤说:“很高兴能通过自己讲解,全方位展示文都桐城,让广大游客切实领略到桐城的颜值与内涵、风采与魅力。”

  桐城市文化旅游体育局文化事业科张露,既是桐城文旅的一名推荐官,也是桐城从机关抽调的兼职解说员之一,周末或工作日下班后从事兼职解说,已经连续几个周末在六尺巷景区兼职解说。张露介绍,目前文旅部门在积极加强讲解员队伍建设,依托旅行社、景区景点组建专职讲解员队伍;发布讲解员志愿者招募公告,招募兼职讲解员队伍,并规范六尺巷讲解词,通过讲解员专业讲解,让来桐城的游客进一步认识桐城、了解桐城,在讲解过程中同时宣传桐城周边景点设施。

  桐城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党组成员项并玉介绍,六尺巷景区已经招募志愿者500余人,首批面向社会招募的100名兼职解说员10月27日培训结束,持证上岗;第二批面向社会招募的130名兼职解说员11月9日完成岗前培训;面向机关抽调的95名年轻干部已经充实到讲解员队伍之中。

  提升服务 推进全域发展

  面对景区游客激增,桐城市积极应对,通过设施便利化、服务优质化、市场规范化、业态多样化等措施,让六尺巷“出圈”又“出彩”,真正把“流量”变“留量”。

  对六尺巷景区及周边公共设施升级改造;丰富景区业态,引入汉服拍摄、黄梅戏驻唱、非遗集市等新业态;启用翰墨街、桐城剧院等,展示黄梅戏文化,展销特色农产品和非遗文创产品。加强六尺巷景区及周边监管,设立维权工作站、规范商户经营行为,持续开展市容秩序、道路交通秩序整治等,保障景区服务质量。

  深入挖掘六尺巷历史文化,探索布局各类业态,构建以六尺巷精神为核心的产品体系,融合人文、党建、研学、休闲、商业等多种元素,将六尺巷打造成为集文化体验、休闲娱乐、餐饮购物、主题住宿、民俗民艺、沉浸式演艺等业态为一体的复合型历史文化景区,为游客丰富互动新场景、增添视听新体验,以具体行动助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加强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利用,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入挖掘桐城文化标识、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入融合发展,以大黄山建设为契机,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把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


(全媒体记者 卢向波/文 江胜 通讯员 余大国/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