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安庆要闻->正文

勾画便民福祉最大“同心圆”
“同城”共享高品质公共服务

聚焦民生期盼,是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我市积极对接公共服务,在教育、医疗等领域主动作为、大胆创新,一个个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让生活“同城化”“品质化”。随着长三角民生“幸福圈”越做越大,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也与日俱增。

l_CB20241209180730905081_02.tif.jpg

11月底,市十四中学生与上海师范大学第三附属实验学校学生共进午餐并交流互动。 全媒体记者 路欣 通讯员 谢丹丹 摄

推进优质教育资源普惠共享

11月底,市十四中校长汪加龙带领30名师生到上海“走亲戚”,与上海师范大学第三附属实验学校的师生们一起,参观校园、交流互动、同上一节语文课、体验一次高尔夫球的乐趣……下个月,上海的“亲戚”还将回访,组织师生来宜研学交流。

如今,上海、安庆两地间你来我往的交流互动已成为常态。今年1月,我市与上海市闵行区根据前期签订的教育合作方案,两地分别遴选小学、初中、高中各2所学校结对成为姊妹学校,开展学校互动共建、教师互动交流、学生互动研学,推进两地教育高质量发展。

今年4月,我市还选派校长、教研员、骨干教师到徐汇区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挂职学习,沉浸式参与到挂职学校的管理、教研和教育教学工作中,深入学习课程实施、教师队伍、班主任工作、教育评价等各方面的先进经验。

挂职学校的精细化管理让参加此次学习的汪加龙印象深刻。“学校虽小,但处处都做了安排,校园文化随处可见,无论是教学还是管理,学校的育人功能充分体现。在跟岗学习过程中,我发现老师们教学风格迥异,但无一不充满了激情与创新,启发式教学、情景教学、实验教学等方式灵活运用,教学效果非常好。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汪加龙说。

为了让安庆的教育和长三角发达地区的教育深度接轨,除了挂职学习,我市还加入了长三角教育评价城市联盟,与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局共同主办第二届长三角基于大数据的区域教育评价变革论坛;先后与上海市闵行区、徐汇区签订教育合作框架协议,搭建合作平台,在资源共享、人才培养等方面建立交流合作机制;与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局建立闵行-安庆职业教育联盟,推动建立两地学校企业的合作,开展职业教育教师进修培训、学生职业技能邀请赛;组织开展中小学校长、教师、教育督导等长三角研修培训;“请进来”举办论坛培训等,不断扩大教育的开放合作。

随着我市融入长三角的步伐不断加快,首届中国长三角中小学阅读教育高峰论坛、第四届长三角基于大数据的区域教育评价变革论坛、长三角高职院校学前教育联盟年会等活动出现我市教师身影,长三角(安庆·无锡)初中校长论坛、长三角中高职联赛等活动先后在我市举办,沈宇、余芳等一大批优秀教师在长三角地区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中获奖……

未来,我市还将与已建立协议或联盟的长三角地区加强互访交流,推动合作办学、联合办赛等具体合作项目落地见效。同时,拓展友好结对城市范围,扩大教育交流合作,不断推动长三角优质教育资源普惠共享。

“家门口”享受高质量医疗服务

近年来,我市精准对接长三角优质医疗资源共建跨区域医联体,引进紧缺学科领军人才及团队,最大程度为群众看病就医提供方便。患者无需长途跋涉,也不用担心“一号难求”,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质量的就医服务。

来自池州市东至县的胡大爷六年前被确诊为左侧下咽恶性肿瘤和食管恶性肿瘤,且发生了多处淋巴结肿大和转移,在多家医院治疗,效果均不理想。在得知我市第二人民医院有江苏省肿瘤医院专家团队长期坐诊后,便前来求医。

两个周期化疗后,胡大爷下咽病灶退缩明显,但食管病灶退缩比较缓慢,治疗进入瓶颈。随后,院方与江苏省肿瘤医院的专家沟通,启动远程会诊。当得知大屏幕对面坐着的专家是江苏省肿瘤医院副院长何侠教授、内科主任陆建伟、影像科主任沈文荣时,患者家属非常激动。原来他们早就打听过,这三位专家在各自领域都赫赫有名,平时“一号难求”,没想到能得到他们同时会诊。

很快,专家会诊后给出了新的治疗方案,并应用到胡大爷的临床治疗中。在三个月后的复查时,胡大爷的下咽病灶和食管病灶退缩都有着明显退缩,治疗效果喜人。“多亏了大医院的专家会诊,把我的病情控制住了,不然我还要跑到大城市求医,吃住行开销就不是一点点钱了。”胡大爷说。

胡大爷之所以能在“家门口”享受长三角名院名医的诊断治疗,得益于市二院与江苏省肿瘤医院的合作。早在2018年,双方就合作共建跨区域紧密型医联体。市二院增挂“江苏省肿瘤医院安庆分院”标牌,成立肿瘤治疗中心;江苏省肿瘤医院委派专家担任市二院肿瘤治疗中心主任,并长期派驻博士专家团队参加查房、会诊、手术、学术讲座、临床带教学等工作,指导医疗业务和科研项目,帮助提高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

近年来,像市二院这样整合资源、深度融入长三角的医院越来越多。目前,全市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均与上海复旦大学华山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南京鼓楼医院等20多所长三角地区高水平医院建立了合作关系。同时,我市已实现与长三角地区6631家医疗机构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全覆盖”。

今年以来,我市稳步推进长三角临床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已接入智联网医院系统的医疗卫生机构达到191家,为与长三角地区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平台横向对接打下良好基础……安庆群众的就医质量将越来越高,并享受到更多长三角卫生健康一体化的“红利”。

“一网通办”让跨省办事更便捷

前不久,生产完的市民汪林玲在医护人员的介绍下,打开“皖事通”,搜索“新生儿出生一件事”,然后根据流程一步步填写,再也不用带着材料和证明跑相关部门,在手机上就能给刚出生的孩子办理出生医学证明、出生登记、医保参保缴费、申领社会保障卡等事项,这让她直呼“太方便了”。

数据共享、系统联通,这是新生儿出生“一件事”得以高效办理的基础。今年以来,我市学习借鉴长三角先进地区优秀经验,依托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专窗平台,紧紧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之“新生儿出生一件事”工作,及时受理群众通过长三角政务服务“新生儿出生一件事”渠道提交的各类需求事项的跨区域办理服务。

目前,“新生儿出生一件事”在全市市县两级123家医疗机构全面推开,全流程办事环节由20个减少到4个,递交材料从39份缩减到1份,跑动次数从4次减少至0次,已为全市近3000户家庭的新生儿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服务。

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随着“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推行,我市将需要多个部门办理,或者跨层级办理关联性强,且办理量大、办理时间相对集中的多个事项集中办理,通过业务梳理、流程再造、数据共享等方式,为企业和群众提供高效的一件事一次办。

目前,企业破产信息核查、开办运输企业、企业上市合法合规信息核查、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企业信息变更、开办餐饮店、水电气网联合报装、信用修复、企业注销登记、新生儿出生、教育入学、残疾人服务、退休、开办超市、开办药店、开办农资经营店、宅基地审批管理、自然人无违法违规信息核查、开办机动车修理店等19个“一件事”已上线,方便企业群众跨区域办理。

如今,长三角三省一市已实现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资格证等40类电子证照共享互认,累计170余项高频政务服务和应用实现跨省“一网通办”,人们在长三角工作、学习、生活更便捷了,“同城效应”日益凸显。


(全媒体记者 项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