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达人”诠释“阅读力量”
近日,本报编辑部收到一本名为《安庆晚报月光城——剪报集》的册子。作者是来自桐城市的90岁老人严云瑞。(《安庆晚报》4月14日)
在信息过剩的当下,90岁的严云瑞老人以一册自制剪报集,静静向我们诠释了“阅读的力量”。这不仅是一位老人对报纸的深情,更是对当下更多人阅读态度的提醒:当资讯唾手可得时,我们更应该学习为何而读、读出什么、怎样去读。
严老十年如一日剪报、整理、装订,不仅是为收藏一纸珍贵的文字,而是从中体味生活的滋味、时代的温度、人性的光辉。他的行为提醒我们,真正的阅读,不仅是眼睛在看,而更多是心灵在思考。读报不仅是一种知识获取方式,更是一种思考与沉淀的过程。在纷繁的内容中“取其精华”,在零碎的时间里“留住思想”,是这个快节奏时代最难得的能力。
严老将多年剪下的报纸文章汇编成册,不是单纯的怀旧,而是他对过往生活的珍视、对地方文化的守护。他所“读”的,不只是文字,更是一城一地的记忆与温度,是老百姓身边的点滴真情,是属于时代的“微档案”。严老以行动告诉我们:剪报,是为了不让这些“被快速滑过的精彩”悄然消失。
在严老眼中,一张报纸不是随手一翻的工具,而是生活的伴侣、思想的伙伴,是他与时代对话的一扇窗。他用笔记录自己的思考,用剪刀留下时代的印记,用一本本剪报集,书写出属于一位普通读者的文化坚守。这种对生活、对文化、对城市记忆的持久热爱,是一种令人动容的力量。
这种对于阅读的敬畏感,是我们今天容易缺失的。我们或许追求知识,但却少了对文字的敬重;我们或许获取信息很快,却缺少把它“变为自己”的过程。向“读报达人”学习,就是要重新拾起这种敬畏文化的态度,让阅读回归思考,让文字回归心灵。
或许正如严老所言,“读之有味,唤起回忆,激发情趣。”这不仅是他个人的阅读感受,也是一种生活的境界。热爱从不喧嚣,却在时间里最为厚重。在流行中保持定力,在热闹中坚持热爱,这或许正是我们从“读报达人”身上学到的最大智慧。
在信息海洋中沉浮的我们,或许更应该向一位九旬老人的剪报本致敬。他没有夸张的语调,也没有喧哗的方式,只是在字里行间、报纸之间,平静而执着的坚持,为我们诠释了真正的“阅读之道”。
在快节奏中学会慢下来,在碎片化中学会整合,在浮躁中保持敬意——这,是“读报达人”教给我们的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