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时事评论->正文

“村咖”实现长红尤需扎根乡野

  4月17日下午3时许,从宿松县中心城区驱车四十分钟左右来到佐坝乡梅园村,只见龙湖河畔豁然开朗,湖湾旁一座灰色的西式建筑映入眼帘,这里是芷兰农场塍上咖啡。

  (《安庆晚报》4月22日)

  近年来,“村咖”作为一种新兴的乡村旅游消费形式,在田野与青山之间悄然兴起,为都市人提供了远离喧嚣、享受田园的生活方式。这种结合了咖啡文化和乡村自然景观的商业模式,迅速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前来“打卡”,展现出强大的吸引力。然而,如何在这股“村咖”热潮中实现长期红火,成为每个“村咖”经营者必须直面的挑战。

  特色经营是“村咖”长红的基础。在城市的咖啡馆里喝咖啡是为了享受便利和现代氛围,而在“村咖”喝咖啡,更多的是为了体验乡村的自然环境与宁静氛围。特色经营是“村咖”吸引并留住顾客的关键。如果每家“村咖”仅仅停留在“卖咖啡、看风景”的层面,那么消费者的新鲜感很快会消退。这也是目前一些“村咖”陷入困境的原因,同质化严重,缺乏差异化竞争力。

  要改变这种局面,“村咖”经营者应当充分挖掘当地的文化资源,利用独特的乡村风貌、历史背景以及特色农产品,打造个性化的品牌形象。要深度挖掘乡村文化,赋予“村咖”独特文化内涵,比如可以展示当地的历史故事、手工艺品、传统节庆等元素,定期举办一些农耕体验、手作工艺课程等与乡村文化相关的活动,以此提升顾客的参与感,让他们不仅喝咖啡,更体验乡村生活。

  “村咖”要避免“千村一面”的局面,必须丰富产品线,打造多元化的消费场景。光靠卖咖啡,可能在短期内会获得成功,但要实现长期的盈利与可持续发展,光有咖啡还不够。一些成功的“村咖”已经在探索“咖啡+”的模式。多元化的服务体验,不仅可以吸引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还能延长消费者的停留时间,增加消费黏性。与此同时,“村咖”还可以探索通过“咖啡+文创”“咖啡+团建”等形式,打造复合型消费空间。比如利用咖啡馆举办小型音乐会、艺术展、乡村创意集市等活动,为顾客提供更多元的文化体验,让咖啡馆成为乡村文化的聚集地和传播地。

  “村咖”作为一种新兴的乡村消费模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要想在热潮过后继续保持长久的吸引力,需要经营者在特色经营、文化挖掘、多元化服务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下功夫,深度挖掘乡村文化内涵,避免同质化,丰富产品线,打造可持续的体验型消费场景,才能让“村咖”真正实现“长红”。当“村咖”不仅仅是一个拍照打卡的场所,而是一个融入了乡村文化、提供多元化体验的旅游目的地时,才能真正让“村咖”成为乡村的一道风景线。


(孙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