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见成效 湖上假期维护忙
5月4日上午,西小湖边,不少市民围湖漫步,观湖。湖中几片区域被划分出来,水质清澈见底,水下种植有黑藻等沉水植被。
沿着西小湖岸,驳岸挺水植被茂密,一艘白色快艇驶于湖面,船头的工人操着长杆网兜打捞湖面垃圾。向更远处望去,湖对岸,几位工人正在养护水中植被。
当天11时,湖中行船的是快艇驾驶员余向阳和“两河三湖”生态修复工程西小湖工程队队长程海平,这是他们当天第四次巡湖,打捞湖内垃圾。
几年前,西小湖受多重因素,氮磷较高,水体混浊,特别是夏季底泥厌氧上泛,藻华频发,异味难闻,影响城市形象和市民生活品质。
“以前一到夏天,气温升高,沿湖周边就闻到很明显的异味。”程海平介绍,随着近几年的生态修复,如今湖清岸绿,就算行船到湖中央,也闻不到异味。
为系统推进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加快建设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安庆)经济带,安庆于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实施了城区沿江两湖三河坡岸缓冲带与水域生态修复工程。
“两湖三河包括西小湖、东大湖、新河、康熙河和顺安河,是城区生态活水网络的重要节点和组成部分。”据两湖三河项目经理刘小辉介绍,目前,两湖三河建设期均已结束并达标验收,按照整体工程规划要求,于2023年9月25日已进入三年周期的运维阶段。
“本次运维目标主要是持续推进河湖坡岸缓冲带生态修复、河湖水生植被恢复,从根源上解决水体水质与水生态问题。”刘小辉说,通过生物结构调控与常态化的运维管理,最终实现河湖从“藻型浊水稳态”跳转为“草型清水稳态”。
目前在西小湖,水下种植苦草、马来眼子菜等沉水植物,增加水中溶解氧含量,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为水生动物提供栖息地和繁殖场所;坡岸种植黄菖蒲、鸢尾、再力花等挺水植物,主要通过发达的根系吸收和吸附水体中的污染物,如氮、磷等营养物质以及重金属离子,从而减少水体中的污染物含量,改善水质。
“植物的根系强大且茂密,能够有效地抓住土壤,减少水土流失,并稳定边坡。”刘小辉说,芦苇、香蒲等挺水植物能够快速覆盖边坡,通过发达的根系深入土壤,防止土壤被雨水冲刷和风力侵蚀。
茂密多样的植被也吸引了不少市民来到岸边拍照,从曾经的避之不及,到如今的沿岸漫步,西小湖正在完成生态的“蜕变”。“以前肯定不会来西小湖散步,但现在环境好了,异味没了,湖岸、湖中都有植被,水面好看了,走在林中很舒适。”市民曹俊说。
“目前,水体透明度全湖平均值大于80厘米;水面清洁无杂物漂浮,水生植被保存率90%以上。”刘小辉介绍,西小湖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Ⅴ类-Ⅳ类标准的生态修复区域面积已超6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