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民生新闻->正文

致敬劳动者 点赞奋斗者

  美好生活靠劳动创造出来,光荣属于每一个挺膺担当的奋斗者。每一份劳动都值得尊重,每一滴汗水都应被珍视。平凡岗位上,不凡的坚守与创造诠释着劳动的力量。向每一位辛勤劳动的奋斗者致敬!

  交警——

  用“警”色描绘平安底色

  □ 全媒体记者 杨浔 文/图

  5月3日6时,宿松县白崖寨路与环城东路交叉口车水马龙。这里紧邻高铁宿松东站,车流中,宿松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四中队副队长何锦平娴熟地指挥交通,额头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警服被汗水浸透。这是独属劳动者的勋章。

14 拷贝.jpg

何锦平在路口执勤

  1974年出生的何锦平于1998年入党,退伍后投身交警工作。“部队教会了我忠诚和担当,作为党员,无论在什么岗位,都要为人民服务。”何锦平说,他始终认真履行职责,无论烈日炎炎还是寒风刺骨,都坚守在路面维护交通秩序、处理交通事故。

  “五一”期间,该交叉口车流量比平常上升了40%,交通压力陡然增大,何锦平与同事化身“人形信号灯”,在车流间隙疏导、劝解、指引。“左转车辆注意礼让行人!”“电动车请走非机动车道!”何锦平沙哑却有力的指令穿透晨雾。

  “假期出行的人多,交通状况复杂,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确保道路畅通、大家平安出行。”何锦平说,他们提前制定勤务方案,将中队警力分成三班:一个主班负责交通指挥、巡逻巡查、严查酒驾及超员等违法行为,两个副班负责应对突发事件,随时根据路况调整作战模式。

  当天9时,一位低头刷手机的电动车骑手闯入何锦平的视线。“小伙子,骑电动车要专心,要戴头盔,万一出事家人多担心?”何锦平没开罚单,而是耐心劝导。被拦停的年轻人涨红了脸,手忙脚乱地从车筐里翻出头盔,何锦平帮他系好头盔带。

  “处罚不是目的,让群众真正理解安全的重要性才是关键。执法要有力度,更要有温度。”何锦平告诉记者。

  午后,地表温度飙至35℃,何锦平与同事们身着被汗水浸透的制服,手持警务通,仔细核对货车的称重数据,排查每一辆客车的核载人数。他们的衣服湿了干,干了又湿,后背结出一片片盐渍,却始终坚守岗位,守护千万家庭平安出行。“五一”假期,何锦平与同事们日均查纠交通违法行为100余起、检查车辆80余车次。

  22时,最后一班高铁进站。何锦平站在路灯下整理装备,警服上的反光条在夜色中明明灭灭,如同跳动的星火。护送完最后一波旅客后,他和同事们开始夜间巡查,直至清晨。

  在这个属于劳动者的节日里,“何锦平”们用24小时在岗丈量责任、守护平安,错过了与家人团聚的时光,却未后悔。当被问及坚守的动力,何锦平望向川流不息的车河说:“看着大家平安抵达的笑容,值了。”

  医护人员——

  用坚守书写医者仁心

  □ 见习记者 唐秀婷

  “五一”假期,一群白衣身影坚守在临床一线,以精湛的医术筑起健康屏障,用温情的服务传递医者仁心,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劳动最光荣的真谛。

  5月1日8时,安庆市立医院急诊科护师赵文娟像往常一样来到医院,迅速进入工作状态:认真观察患者监护仪上的数据、在电脑前细致地记录着病例信息……这是她连续第8年在“五一”假期值班。

  “不管是‘五一’、国庆还是春节假期,都要值班,我们习惯了这样的节奏。”赵文娟说,作为医护人员,以坚守岗位的方式来庆祝劳动节,为患者生命健康保驾护航,是职责和使命所在。

14 拷贝.jpg

唐伟伟(右一)在为患者检查 受访者提供

  “病人现在怎么样?红细胞多少?”市立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唐伟伟的视线锁定在患者病情记录上,胸前的听诊器上还带着体温。“医护职业比较特殊,节假日反而是最需要绷紧弦的时候。”唐伟伟告诉记者,市民平时忙于工作,很多人会选择假期到医院检查身体和治疗。假期里,因饮食不控制、作息不规律、饮酒增加等,消化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意外情况也会有所增加。面对骤增的诊疗压力,从医19年的唐伟伟选择假期五天全程驻守急诊科,为患者提供最及时的帮助。

  “当前正值旅游旺季,道路交通安全风险上升,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比平时增加了不少。”唐伟伟特别提醒公众,要注意出行安全。

  当说起自己的休假安排时,唐伟伟笑道,“一般每年只在暑假抽空带孩子短途旅游一次,平时没有时间,也不敢离开安庆太久。在外总是会担心医院出现突发情况,只有待在医院里、守在岗位上,心里才是踏实的。”

  从晨光熹微到夜幕低垂,急诊科始终保持充足医护力量,24小时全力保障患者救治需求。同样,医院门诊处,医生们早早坐诊,耐心倾听每一位患者的主诉,为来诊患者细致查体;病房里,医护们步履匆匆,在各病房间往复穿梭,关注着患者的病情变化;手术室里,医务人员们全神贯注地进行着每一步操作,努力减轻病人的痛苦……

  这群假期里最美的坚守者,用无私奉献书写医者初心,成为患者的坚实“医”靠。节假日的界限或许被淡化了,但“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者誓言却愈发熠熠生辉。

  书店店员——

  用书香温暖假期时光

  □ 见习记者 刘丹

  “五一”假期,位于迎江区人民路步行街的前言后记书店(劝业场)内,读者徜徉书海,书店工作人员坚守岗位,以辛勤付出诠释责任与担当,用书香温暖读者。

  店员李倩是90后,今年是她连续第6个“五一”在书店值班。一大早来到书店后,她熟练地整理完当日的相关资料数据,不时帮助读者找寻具体书目所在的柜架。

14 拷贝.jpg

李倩在收银台忙碌 受访者提供

  “五一”期间,书店人流量较平时增加了5倍多,为给读者营造温馨舒适的阅读环境,李倩和同事们忙得热火朝天:为读者解答疑问、办理业务,上架书籍、协助借阅,保障设施设备正常运转……“伴着书香过节,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看着他们认真看书的模样,心里觉得十分满足。”李倩说。

  在数字阅读浪潮的冲击下,实体书店已不局限于卖书,而是以“书店+”的模式、以多元阅读体验引领阅读新风尚。“作为集读书、讲学、艺术、休闲等为一体的新型书店,我们既突出‘生活’主题,实现慢‘悦’读功能,又满足更多读者进店休憩阅读需求。”李倩说,她时常看到家长带着孩子来店看书,书店满座便坐在楼梯台阶上看书,许多上班族下班后来学习、喝咖啡,在留言簿上写下留言——前言后记,颜值与内涵并存……

  “假期正常营业,就是希望浓郁书香陪伴读者欢度闲暇时光。读者走进书店,捧起书籍认真阅读,不仅充实假期生活,也是给自己‘充电’,我们书店人自然希望用书香陪伴热爱阅读的读者。”李倩说,书店人的坚守,能为读者的假期阅读时光增添一份保障。

  李倩告诉记者,大学毕业后,她便成为书店店员。“分门别类地整理图书、日复一日地找书、结账、包装,这些工作并未磨灭我对这个职业的热爱。我喜欢这样的工作环境,有醇香的咖啡和孩子们的欢笑陪伴,可以与喜爱的书籍相遇、与有趣的人邂逅,收获关于安庆的鲜活记忆。”李倩说。

  这个“五一”,李倩放弃了休息和出游的机会,坚守在书店的岗位上。“家人支持我的选择,我可以安心上班。”李倩说,书店人坚守的不仅是书,更是一座城市的温情与记忆。”

  公厕保洁员——

  用细致擦亮城市“小窗口”

  □ 全媒体记者 程呈 文/图

  通讯员 汪婉

  5月3日清晨6时许,当城市刚在晨曦中苏醒,61岁的安庆京环公司公厕保洁员卢翠萍已骑着电瓶车赶往位于菱湖南路的公路局厕所,开始了今年“五一”假期第3天的工作。

  五一假期到来后,卢翠萍的工作量也翻倍,但她的清洁标准却丝毫未减。女厕闻不到一丝异味,男厕飘着淡淡的檀香,洗手池镜面纤尘不染,地砖看不到一点脚印,就连窗户上纱窗都没有一点积灰,蹲位陶瓷白到发光。每个来如厕的人都不免发出惊叹:“这家公厕比自己家里的还干净。”

14 拷贝.jpg

卢翠萍在清洁公厕

  “要让公厕每个角落都禁得住打量。”卢翠萍向记者展示了她的“百宝工具箱”,有海绵拖把、鱼鳞抹布、清洁手套、除垢剂等,光刷子就有缝隙刷、钢丝刷好几种。每天清晨到岗后,卢翠萍会先给整座公厕地面来个全面“大扫除”,用水将公厕冲洗一遍,再用拖把、抹布和刷子一点点“抠细节”,最后用干抹布擦干,地面和镜面不留有一滴水渍。

  通常一天下来,卢翠萍在男女厕间来回穿梭几十次。每当看到有人如厕后离开,她就立即第一时间跟进清理。蹲在地上细细刷洗是她的工作常态,即便污渍沾到自己身上她也毫不在意。“脏了我一个,干净千万人嘛。”她总是说,公厕干净了,外地游客对安庆的印象分也就高了。

  迎江区项目部一中心四班班长哈玉英对卢翠萍赞赏有加。做公厕保洁工作4年来,卢翠萍所维护的公厕环境卫生始终排在前位。“她是个细节控,她的认真负责,大家都有目共睹。”

  卢翠萍不仅将自己负责的公厕打扫到无可挑剔,她还主动维护公厕附近道路卫生,路面上有白色垃圾,她只要看到了都用扫起来放进垃圾桶里。其他公厕如果遇到顽固污渍难处理,只要打声招呼,卢翠萍便二话不说前去帮忙。

  因为双手常年泡在冷水里干活,让她染上了关节疼痛的毛病。现在每天和公厕“待”在一起8小时,背后的辛苦和脏累卢翠萍只字不提。

  “一开始也觉得扫厕所没面子,一下班就把工作服脱掉。现在做顺了也有成就感了,看着公厕环境卫生这么好,腰杆也挺得直!”卢翠萍笑着说。

  当天17时,卢翠萍对公路局公厕进行最后一遍深度清洁。随着夜幕降临,卢翠萍却没有停下休息。为了贴补家用,她主动加班2小时,每天晚上简单吃过晚饭后,卢翠萍又来到位于市体育场附近的双井街公厕,用布满老茧的双手,守护着这座公厕的体面与温度。

  建筑工人——

  用热情奋战施工黄金期

  □ 全媒体记者 徐志远 文/图

  “五一”假期,当大多数人沉浸在休闲时光里,安庆大观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项目EPC施工现场,工人们正铆足干劲,抢时间、赶进度、忙生产,现场一片繁忙景象。

  记者来到项目木工区域看到,木工师傅余结平正操控着手中的刨,随着刷、刷的声响,木屑飘落一地,凹凸不平的木板顿时变得光滑起来。

14 拷贝.jpg

余结平在做木工活

  余结平今年66岁,从事木工工作近50年,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老木匠”。多年来,他在传统木制工艺中默默耕耘,锯刨凿刻样样精通,擅长古建筑的修复。今年“五一”假期,来自黄山的余结平和数百名工友们一起坚守岗位,确保项目顺利施工。

  余结平16岁开始跟着师傅学木匠,仅三年时间,他已能独立完成木工活,并能够赚钱贴补家用。“木工讲究慢工出细活,裁、抛光、打榫眼,都需要精雕细琢。一块简单的木板,要想刨光滑,至少得花十几分钟。如果做传统家具,完成一件成品大概需要半个月的时间”余结平说,除了做一些传统的家具,他还会做一些艺术品和雕刻活。

  “做木雕选材要无裂缝、无结子、光滑平整无残缺,还要根据作品选择木头的材质和软硬度……”余结平一边刨木,一边向记者讲解。他说,有些木头树根看似不起眼,但经过他的雕琢,便能化腐朽为神奇。

  因为手艺精湛,余结平每年接到的木工订单源源不断。虽然常年四处奔波,但余结平说,干一行爱一行,只要有活干就开工,他要默默坚守这份老手艺。

  像余结平这样,五一假期仍然坚守在项目施工现场的工人还有很多人。他们用辛勤的汗水,为项目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五一假期期间,我们继续保持项目建设进度,确保项目按计划推进,施工现场有300余人在坚守岗位。目前项目主体结构基本完工,现在正在做室内装修、景观、绿化等修缮方面工作。”施工单位负责人胡盛明说,整个项目从2024年8月份开始施工,预计今年年底之前完成交付。

  大观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项目共分四个阶段实施,涉及大观亭历史文化街区和大王庙传统风貌区两个区域,投资金额3.5亿元。其中一二阶段先期开展大观亭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提升和更新改造工作,投资金额1.3亿元,工程内容包括公有建筑修缮、传统街面立面整洁改造、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基础设施补短板、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等。

  生态修复维护员——

  用真情守护绿色家园

  □ 全媒体记者 管炜 文/图

  通讯员 汤运喜

  5月4日上午,在西小湖边,不少市民围湖漫步,湖中几片区域被划分出来,水质清澈见底,水下种植有黑藻等沉水植被。一艘白色快艇驶于湖面,正在湖中行船的,是快艇驾驶员余向阳和“两河三湖”生态修复工程西小湖工程队队长程海平,这是他们当天第四次巡湖,打捞湖内垃圾。

  几年前,西小湖受多重因素影响,氮磷较高,水体混浊,特别是夏季底泥厌氧上泛,藻华频发,异味难闻,影响城市形象和市民生活品质。

14 拷贝.jpg

程海平(右一)与同事在湖面巡逻

  “以前只要气温升高,沿湖周边能闻到很明显的异味。”据程海平介绍,随着近几年生态修复工作的开展,如今湖清岸绿,就算行船在湖中央,也闻不到异味。

  为系统推进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加快建设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安庆)经济带,安庆市于2021年9月-2022年9月实施了安庆市城区沿江两湖三河坡岸缓冲带与水域生态修复工程。据“两湖三河”项目经理刘小辉介绍,目前,两湖三河建设期均已结束并达标验收,按照整体工程规划要求,于2023年9月25日已进入三年周期的运维阶段。

  “本次运维目标主要是持续推进河湖坡岸缓冲带生态修复、河湖水生植被恢复,从根源上解决水体水质与水生态问题。”刘小辉说,通过生物结构调控与常态化的运维管理,最终实现河湖从“藻型浊水稳态”跳转为“草型清水稳态”。

  如今,在西小湖,水下种植苦草、马来眼子菜等沉水植物,增加水中溶解氧含量,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为水生动物提供栖息地和繁殖场所;坡岸种植黄菖蒲、鸢尾、再力花等挺水植物,主要通过发达的根系吸收和吸附水体中的污染物,如氮、磷等营养物质以及重金属离子,从而减少水体中的污染物含量,改善水质。

  “目前,水体透明度全湖平均值大于80厘米;水面清洁无杂物漂浮,水生植被保存率90%及以上。”据刘小辉介绍,西小湖达到《地表水环境治质量标准》(GB3838-2002) 中V类-IV类标准的生态修复区域面积已超6万余平方米。

  茂密、多样的植被吸引了不少市民来到湖岸边拍照,从曾经的避之不及,到如今的沿岸漫步,西小湖正完成生态“蜕变”。“生态维护不可松懈,‘五一’假期我们一直在岗,要尽力维护好我们身边的生态家园。”程海平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