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孩焦虑到“带娃不慌”的暖心实践
桐城:“普惠托育”托起“幼有优育”
每个工作日的上午8时左右,桐城市文昌幼教集团园门口欢声荡漾。“老师早上好!”在热情的晨间问候中,一双双稚嫩的小手松开父母的手,雀跃着奔向老师温暖的怀抱。随着三孩政策落地,“带娃难”这一问题愈发凸显。在桐城,普惠托育政策恰似一场及时雨,让“安心托幼”从愿景照进现实,为万千家庭托起“稳稳的幸福”。
暖心细节,托起成长“幸福时光”
当清晨的阳光洒满文昌幼教集团园桐国府园的操场,19名满两岁半的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加入跳操大军。他们双手挥舞着黄色花球,肉嘟嘟的小脸随幼师洪香玲的节拍晃动,稚嫩童声里绽放着成长的光芒。推开“托大班”教室门,迷你洗手台、防撞圆角桌椅与原木书架、彩虹积木区组成童趣天地——这边几个宝贝搭着积木叽叽喳喳讨论,那边感统游戏正激起阵阵欢笑,忽然钢琴声轻落,满室小天使齐刷刷枕着胳膊酣睡,转瞬又被老师挥舞的花球唤醒,蹦跳着开启新游戏。
走廊里悄然上演着另一场生命教育课:墙上“交通安全小卫士”漫画中,卡通校车正教小动物们系安全带;洗手池旁“七步洗手法”的童谣贴纸,被小朋友们哼成了交响乐。最妙的是午休后的“食品安全历险记”——幼师举着蔬菜玩偶化身魔法师:“西蓝花骑士会打败病毒怪兽哦!”连防溺水知识都变成了水池边的泡泡游戏,小朋友们踮脚给玩具鸭子穿“救生衣”时,安全意识的种子已悄然发芽。
舌尖安全,成长护航“不断档”
“周一葱花饼、周二鸡蛋面、周三南瓜粥……”在龙眠街道的一家托育中心厨房内,一周食谱张贴醒目。每日晨检时,保育员仔细查看每位宝宝的身体状况,保健医生会根据宝宝当天的健康情况,对当天的饮食安排作出适当的温馨提示。两餐两点由专业保健医生结合晨检反馈,科学调整食材搭配,确保餐品日日不重样且贴合宝宝的健康需求。
到了课间加餐时段,厨房里又是一番忙碌景象,厨师将苹果、蓝莓、火龙果装碗摆放后,由保育员端至就餐区域。小朋友们自主进食吃得津津有味,个别小宝宝则由保育员在一旁耐心喂食,画面温馨又和谐。
“宝宝吃得比家里还丰富,‘两餐两点’干净又放心!”家长们的点赞背后,是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其中保健医生全程参与食材采购验收、烹饪过程监督等环节,为食品安全把好每一道关。该托育中心园长官婷婷介绍,所有餐谱由北京总部统一制定,营养和口味双把关。
民生获得,家庭解锁“大幸福”
从户外运动到绘本共读,从科学配餐到个性午休,九小时的时光被精心记录在册。“刚来时还黏着动画片的娃娃,现在特别喜欢户外游戏,还会当‘小老师’讲故事呢。”每次听到从娃娃嘴里蹦出来的童趣话语,洪香玲就像打开了充满惊喜的盲盒。她翻开孩子们成长记录本,轻抚着发展曲线图,眼睛亮晶晶的:“这一个月,咱们班小朋友进步可大啦,一个个都像小树苗一样茁壮成长。”
家长储亚琼的手机里存满惊喜:女儿从依赖动画片到主动背诗讲故事,从不会系鞋带到独立穿搭,从追着喂饭到熟练自主就餐。“妞妞的变化让我能安心工作,家庭幸福感提升了!”她的感慨道出了许多家长的心声。“托育费不高,还能提供延时服务!”托育中心内,两岁的桉桉正踮脚够取绘本,半年前他曾作为“最小学员”入园。他的父亲坦言:“双职工家庭最怕宝宝没人带,现在政府补贴力度大、监管严,我们托得安心又实惠!”
多元供给,织密托幼“保障网”
桐城创新构建的“10分钟托育圈”喜讯频传,从公办园到民办园,目前该市已建成52所托育(幼)机构,其中普惠托育(幼)机构16所;累计提供托位2734个,其中普惠托位901个。今年该市普惠托育(幼)机构将扩容到40多家,逐步实现全覆盖。此外,家庭式、单位联办、社区嵌入等多种托育模式同步推进。更值得期待的是,桐城投入8600万元专项债建设的首家公立普惠性托育服务中心正在建设中,“医育结合”新模式即将落地,“安心托幼”逐渐成为这座城市的标配。
近年来,桐城市委、市政府推进民生实事落地,将普惠性托育服务连续纳入重点推进项目,不仅将其列入《桐城市“十四五”卫生健康规划》及《桐城市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还先后出台托育机构水电气价格优惠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助力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政策引导与多元供给相结合,桐城市有效推动托育资源扩容提质,切实破解家庭“带娃难”困境,让婴幼儿照护服务真正实现“有的托、托得起、托得好”,为民生福祉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