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岳西县河图镇金杨民宿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玩入住。 金杨村供图
老房子焕发新活力
5月16日,记者走进岳西县五河镇河南村李凹屋,这里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一共有老房子110余间。近些年,河南村“两委”已陆续投入资金100余万元对古民居进行抢救性修缮。“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来此游玩。”河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蒋昌平介绍,河南村的“义门居”民宿主体工程已经完成,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义门居’民宿项目通过对陈氏义门堂古民居进行改建,在保留传统祠堂的前提下,结合小河南特色地理环境、文化资源、民俗民风等,与六行堂、李冲下屋、凹上老屋等古民居相依相映,打造融入性、舒适性、私密性于一体的古村民宿。一期工程预计今年底完工,2026年初开始试运营。”蒋昌平说,“义门居”民宿项目总投资700余万元,建设总面积达1333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800平方米,院落及绿地面积533平方米,配套建设有多媒体会议室1间、展厅1间、茶厅1间、餐厅4间、客房12余间以及大型停车场等,可为游客提供吃、喝、娱、住、行等一体化、全方位服务。
谈到下一步发展计划时,蒋昌平表示,后期民宿将建成集民宿生活区、农事体验区、休憩养心区于一体的传统皖西南民居建筑式样,室内风格定位为古朴、简约、雅致,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双向互动,为广大游客提供原汁原味的住宿体验,让人融入自然、回归本真。
近日,记者走进岳西县河图镇金杨村,该村由老房子改造的民宿,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玩入住。“我们全家已经是第二次入住这里了。”来自合肥的游客何佳林带着全家拍照留影时说,这里环境优美安静,成为游客逃离城市喧嚣、寻觅乡愁乡韵的精神原乡。
“金杨村是原凉亭乡政府的驻地,曾经商贸繁荣,有粮站、车木厂、供销社等8家乡镇企业。撤区并乡后,这些企业陆续人去楼空。”金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叶楠说,近些年,该村历任村“两委”都十分重视对老房屋的修缮,至今村内仍保留有120余间老房屋,很多房屋还保持着20世纪70年代的建筑风格。为充分保留老街老建筑群原有风貌,金杨村将乡村文化与现代流行元素“跨代相融”,以“唤醒”沉睡的老建筑宝藏,实现功能复用。2021年,该村老房屋吸引来了“凉亭驿”乡村振兴示范区项目落户,该项目盘活利用闲置农房及集体建设用地,发展乡愁式、参与式、休闲式乡村旅游。2022年6月,该项目正式动工,经过近一年的建设,老粮站变身大食堂,供销社、老卫生院、农户的老房屋均变成了带庭院的民宿,老街上还开起了豆腐坊、奶茶店和小酒馆,项目于2023年5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
“目前我们有精品民宿44间,可同时容纳300人就餐,成了岳西县体量最大的民宿群。”叶楠说,夏日里,每到周末都有很多从合肥、武汉来的游客前来避暑,民宿入住率近50%。
古村落在保护中“活化”
近些年来,岳西县坚持“保护为先、利用为基、传承为本”,切实将古村落资源保护利用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并将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纳入岳西县“文旅兴县”实施意见,全面推进文化传承发展、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助力乡村振兴。
“2013年以来,岳西县先后制定出台《岳西县传统村落保护办法》《岳西县农民建房管理办法》和《岳西农村建房参考图集》等,严格管控传统村落内建筑风貌。同时,建立传统村落县乡村三级保护机制,县级层面负责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监督、管理和指导,乡级政府负责实施传统村落的日常管理,村级将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纳入村规民约,确保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层层负责、人人有责。”岳西县住建局传统村落保护工作负责人吴建西说,该县先后完成1个历史文化名镇和响肠、请水寨、店前、马元、光岩、前河村6个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对全县传统村落资源实现系统摸排、梳理分类和价值评估。同时,该县加大相关工作宣传力度,制作并发布传统村落宣传视频,展现岳西式传统村落独特魅力,彰显地域文化特色。
岳西县建立城乡历史文化保护名录制度,通过普查、认定、申报,1个历史名镇列入省级保护名录,6个传统村落列入国家保护名录,17个村落列入省级保护名录,公布历史建筑11处、传统建筑36栋,并挂牌保护。2015年以来,该县响肠镇整合美丽乡村建设、传统村落保护、水利、文物保护等1000多万元资金,按照规划对响肠老街进行了系统性修复,对方氏宗祠、胡氏宗祠、王氏宗祠、周家老屋等传统建筑和请水寨暴动遗址群进行保护性修复,传统建筑得到较好的保护。2013年至2019年,该县先后争取到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项目补助资金共1200万元,用于传统村落完善基础设施、修缮建筑、整治公共环境、提升人居品质。2013年以来,岳西县累计投入100余万元,完成了11处历史建筑的修缮工作。
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发展是为了更长久地保护。“最好的保护就是让传统村落活在当下。”吴建西说,目前岳西县已经形成四种传统建筑活化利用模式,分别是由原住民对传统建筑进行宜居性改造后继续使用,如马元村;由政府资金修复革命文物,打造成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如青天村;由村集体流转后进行修缮改造并活化利用为各类展陈馆、文化活动中心等集体活动场所,如响肠镇胡氏宗祠等;社会资本参与运营,激活“造血机能”,岳西县积极探索“政府与企业合作”模式,与皖岳公司一体化推进河图镇金杨村、黄尾镇道元古村等古村落保护工作,开展老民居的活化利用,推动古建筑保护与居民文化娱乐相融合。
“留住村落乡土气息,以绿水青山为本底,对村落建筑、文化和自然环境进行原生态的保护,走渐进式发展道路,利用古树、水口、田园、河流等自然景观和牌坊、古祠等人文景观,塑造具有本土特色的村容村貌。譬如,请水寨结合红色建筑,完善了道路、停车、住宿和娱乐等设施,今年‘五一’期间,请水寨传统村落接待游客2万余人。”吴建西说,古村落不仅是文化遗产,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保护古村落,不只是留住记忆,更是要让它们成为长存的文化载体。如今,岳西县的古村古建已然成为聚人气、添财气的“黄金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