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时事评论->正文

推进博物馆以创新驱动文化传承

  5月18日,由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安庆博物馆主办,安庆博物馆之友、安庆市收藏家协会等单位协办的2025安庆博物馆5·18国际博物馆日主场活动举行。

  (《安庆晚报》5月19日)

  随着“文博游”热度飙升,越来越多的市民游客从一座博物馆“打开”一座城。在安庆及周边,也有一批小众却独具特色的“宝藏”博物馆,这几年凭借新颖别致的藏品展览、有料有趣的文化体验强势“出圈”。“5·18国际博物馆日”期间,安庆市博物馆举办一系列精彩纷呈的展览与活动,不仅展示了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而且为快速变化社会中博物馆的未来发展打开了新思路。

  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近年来,我国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博物馆数量稳步增长,类型丰富、主体多元、普惠均等的博物馆体系基本形成。博物馆建设要更完善、更成体系,同时发挥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让博物馆持续“火”起来,关键要用别出心裁的新创意,加快实现从藏品展示到社会教育的深度转型。要精准对接不同受众群体的需求,系统梳理馆藏资源,不断强化馆际交流、馆校合作,结合社会热点、地域文化特点,糅合雅与潮、复古与时尚、传统与现代,创新运用沉浸式、互动式等多样载体,通过独具匠心的主题设计、专场活动,充分展示安庆的历史印记、人文精粹,使博物馆既有视觉魅力又具人文韵味、既有感官体验更富情感共鸣,不断增强人们的文化归属感和价值认同。

  延续“博物馆热”,要有耳目一新的新玩法。当前,以考古盲盒、文物雪糕、特色冰箱贴为代表的文创爆款持续走红,反映了人们对个性化产品、多元化玩法的不懈追求。这也启示我们,将文化符号与时尚潮流深度融合,才能打造出更多的新场景、新玩法、新业态。无论是开发文物拟人化展演、考古剧本游、历史情境剧场等互动场景,或是以“文化+科技+艺术”的跨界思维重构体验维度,还是不断丰富漆扇手作、炭精画绘制、簪花制作等文化形式,要通过构建集知识传播、情感共鸣、社交娱乐于一体的文化消费新矩阵,让公众的参与面更广、互动性更强,使博物馆更有温度、更接地气、更富于人情味。

  跟上数字化的时代潮流,才能让人们在博物馆有舒适愉悦的新体验。这几年,运用弧幕投影、3D幻影成像、电子沙盘等技术,还原历史场景;通过人工智能、VR等新兴技术,构建跨时空对话的沉浸式互动体验;利用三维体验设备,现场感受指尖上的三维文物,云端“穿越”千年……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让沉寂的历史复活,让冰冷的文物发声,让枯燥的教育入脑又入心。接下来,要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新技术,在产品体验、文化服务等方面构建更多的智慧场景,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博物馆,爱上博物馆。


(徐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