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机械齐上阵 千亩水稻插秧忙
初夏时节,水稻插秧进入了繁忙期。起苗、移苗、插秧……5月19日,宜秀区五横乡田野上,村民们正在田间忙着,田间地头一派忙碌景象。在育秧工厂内,一盘盘青翠嫩绿的秧苗整齐排列。技术人员正细致检查秧苗长势,村民们则忙着起秧苗、装车,将秧苗运往稻田。
“目前育秧工厂面积近200平方米,有2个育秧大棚。主要采取‘人工+机械’播栽方式,秧苗人工育秧移栽,水稻全程机械化插秧。”五横乡曰公社区种粮大户查显云说,目前长期稳定的工人有10余人,各种大型机械近20台套。
走进稻田,机器轰鸣,旋耕机和插秧机在田间来回穿梭作业。插秧机上,两位师傅分工合作,一位师傅握着方向盘缓缓移动,另一位师傅不停给插秧机补充秧苗。随后,一株株翠绿的秧苗从苗盘上依次滑落,整齐有序地插进水田里,转眼间,原本空旷的稻田便披上了一层清新的“绿装”。
“一台插秧机一天能栽秧30余亩地,比人工要快近20倍,大大提高了插秧的效率。”查显云说,机械化插秧标准高,秧苗深度和间距控制更加平均,秧苗整齐划一,有利于将来秧苗的生长和产量提高,同时也便于田间管理,“你看,不一会儿就行驶一个来回,不仅效率高,而且间距均匀。”
查显云在曰公社区流转承包耕地1500余亩,截至目前已栽种1000余亩,预计年产值160余万元。“今年前期由于旱情原因,播栽期要比去年晚10天左右,但通过启用水库水源和管道灌溉技术,水源保障充足,栽插进度比预期快了20%。这充分体现了机械化插秧在提高效率、节省人力方面的巨大优势。”查显云说。
近年来,五横乡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动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在科技服务方面,针对育苗、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环节,乡农业站组织开展相关农作物种植培训会,并深入田间开展“一对一”技术指导。
今年,该乡高标准农田建设再升级,通过田块整治、土壤改良、智能灌溉系统铺设,实现“田成方、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化农田格局,项目建成后土地预计产能提升超15%,抗灾能力显著增强,为粮食稳产奠定坚实基础。截至目前,五横乡共种植水稻等农作物约3000余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