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怀宁县->正文

法治新“枫”景 润泽乡土情

  不久前,怀宁县江镇镇梅林村何某将身在外地打工的邻居汪某家中几棵大树砍伐出售,汪某发现后,向何某索赔。期间,双方争执不下,始终无法就赔偿事项达成一致。获悉此事后,江镇镇政府组织村居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介入,通过背对背与双方说明赔偿标准和宣传法律知识,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和解。“我长期在外地务工,是专业的调解解决了我家门口的琐碎事,消除了我的忧虑,让我能够安心在外地务工。”汪某在接受江镇镇政府工作人员回访时如是说。近年来,江镇镇将法治服务融入群众日常生活,用实际行动书写着为民服务的生动篇章。

14 拷贝.jpg

  近日,怀宁县司法局江镇司法所组织镇综治办和派出所普法志愿者到江镇中心学校开展国家安全教育宣传活动。 通讯员 谢传龙 摄

  普法“精准滴灌”进万家

  近年来,怀宁县江镇镇通过聚焦基层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设立“百姓说事点”,让群众在说事点说纠纷、解千结、评事理,同时在说事点里学法律,营造出浓厚的普法宣传氛围。

  “我们不断创新普法宣传形式,以‘送戏下乡’为载体进行流动普法,以知识竞答进行智慧普法,以乡村夜话为契机进行互动普法,确保普法宣传接地气。”怀宁县司法局江镇司法所所长朱娜介绍,作为“戏曲之乡”,这里的戏曲氛围浓厚,该镇以“送戏下乡”为契机进行流动普法,取得了良好效果。“例如,在戏曲演出间隙,司法所工作人员、民警及普法志愿者结合民法典实施以来的典型案例,用鲜活的语言,向居民们传播民法典知识、讲述民法典故事、阐释民法典精神,切实让群众了解到民法典是如何从身边相关的‘吃穿住行’‘生老病死’多个方面影响我们的生活。”

  此外,在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来临之际,江镇司法所、综治办、派出所联合到学校开展以“全民国家安全教育,走深走实十周年”为主题的法治进校园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播放国家安全教育宣传片《同行》,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贴近生活的案例,向同学们深入浅出地讲解国家安全知识,同时结合社会热点,像网络诈骗、高空抛物等,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相关法律知识。活动现场还为学生送去了普法小礼品,此起彼伏的“让我来”和一只只高高举起的小手将活动推向高潮。

  以“小调解”撬动“大治理”

  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用活用好“六尺巷工作法”,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充分发挥人民调解是基层治理解决矛盾的“第一道防线”作用,能够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近年来,江镇镇推动“枫桥经验”与“六尺巷”文化深度融合,以“小调解”撬动“大治理”。去年,该镇余冲村一老人因砍伐位于邻居分界处的一棵树而引发矛盾,双方争执不断,关系恶化。工作人员经了解,得知邻居是老人的姨侄女,便巧用六尺巷故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释之以法,劝解既是近亲又是近邻的双方,应消除对立情绪,冷静沟通协商,最终双方握手言和。“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每件小事都关乎着社会的和谐稳定、百姓的幸福安康。”朱娜说。

  法律服务“零距离”

  近年来,江镇镇聚力打造“半小时公共法律服务圈”,在13个村设立“公共法律服务站”,推行“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全覆盖,每月村居法律顾问上门“坐诊”,确保每一位需要帮助的群众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法律援助。该镇一位申请过法律援助的老人激动地说:“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好,政府给我免费安排了律师,一分钱都不用花!”

  该镇持续培育“法律明白人”,建立由调解员、村(社区)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加专业调解组织参与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确保镇村调解组织都有过硬的调解队伍。目前全镇已培育乡村法治骨干70余人。

  “江镇镇持续深化‘法治为民’实践,创新打造‘法治惠民’服务体系。通过开展‘普法微课堂’等特色宣传,将法律知识送到田间地头;建立‘老余调解室’等多元解纷机制,实现‘小事不出村’;针对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特殊群体推出‘法治关爱包’服务,用有温度的司法服务点亮百姓心中的法治明灯,用实实在在的惠民举措绘就平安建设新‘枫’景。”朱娜说道。


(全媒体记者 付玉 通讯员 程子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