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民生新闻->正文

建设法治教育实践基地 开展法治教育
法治“护苗” 为未成年人撑起“保护伞”

  记者从市司法局了解到,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积极履行职责,开展送法进校园、法治文化活动等活动,从权益保护、预防犯罪、基础教育、健康成长四个维度出发,为未成年人撑起“守护伞”,当好“护苗人”。

  在构建权益保护法治体系上,每年年初,市委依法治市办、市司法局结合实际,制定年度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和年度重点单位普法责任清单,明确相关单位和县(市、区)普法共性任务和个性任务,积极构建政府、学校、家庭、学生“四位一体”协同体系。

  为了筑牢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法治防线,我市全面贯彻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着力打造“向阳花”“蓝知己”“桐心护未”等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品牌。在校内,严格落实《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聘任与管理办法》,法治副校长每学期到校开展1至2次普法讲座,引导未成年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截至目前,全市810所中小学已配备法治副校长808名、法治课教师1607名,实现全覆盖。在校外,规范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创建管理,目前,全市已建成20个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

  为了打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法治环境,紧盯“春节”“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民法典宣传月”“暑期”“开学第一课”和“12.4国家宪法日”等重要时段,创新普法宣传活动,集中开展面向未成年人的法治夏令营、法治研学、法治讲座等法治实践。同时,积极动员普法志愿者、“八五”普法骨干、“法律明白人”、律师等走进未成年人家中,宣传预防校园霸凌和校园暴力、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防溺水等知识,引导未成年人将书本上的法条转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和生活习惯。2024年以来,类似活动已组织了1100多场次,全市50多万名未成年人学生接受了法治教育,全方位织密保护网。

  结合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推行“分灶吃饭”“按需供饭”,我市部署开展了法治宣传“双百”活动,即全年推出100部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三微”作品。借助“安庆普法”新媒体矩阵,先后制作展播微视频《聆听》、微电影《破茧》等200余件面向未成年人的法治“三微”作品,深受广大未成年人喜爱,获得家长和社会各界一致好评。在2024年全省青少年法治文化作品征集展示活动中,我市共3件作品获奖。


(全媒体记者 杨浔 通讯员 王雷 李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