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胖墩”越来越多,儿童肥胖问题如何破局?
——儿童健康守护系列报道之三
当前,儿童肥胖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国家卫健委发布《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预测,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2030年儿童超重肥胖率将达31.8%。这一现象不仅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对他们的心理发育产生负面影响。日前,记者走访了我市部分小学,调查了解我市教育系统在应对“小胖墩”现象中的具体做法和经验。
“小胖墩”现象,带来哪些隐忧?
就读于高琦小学五年级的12岁学生查晟(化名),体重已超120斤。他平时不挑食,尤其爱吃油炸食品,“我就是特别爱吃,一吃多就想睡。”他说。
菱北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汪新(化名)体重也达到了130斤,但他认为自己日常的饮食很健康,遗传是导致自己肥胖的主要原因。
“我零食吃得比较多,爱喝饮料和奶茶,晚餐也会吃很多,甚至宵夜。”菱北中心小学学生余望(化名)表示,这些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是导致她体重增加的主要原因。对于一个120斤的12岁女生来说,肥胖在体操和跳舞时会让她感到不自在,“每次学校举行跳舞活动,我都会参加,但穿上舞蹈服照镜子时,会觉得自己有点胖,班里同学也会说,这让我有点难过。”余望说。
高琦小学五年级四班班主任柯群表示,她所带班级中大概有三四个“小胖墩”,这些孩子在学习上并没有明显差异,但在运动方面相对吃力。
“‘小胖墩’在体育课上往往表现出懒惰、不愿意运动的特点。”高琦小学体育教师汪诚说,“针对这些学生,我们采取‘走跑结合’的方式,鼓励他们参与运动。”
申雪是高琦小学的校医,主要负责学生日常的健康监测与应急处理。“基本上一个班上有四五个偏胖的学生,但他们的主要生理指标还是健康的。”
安庆市立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江小龙指出,儿童肥胖的成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饮食结构发生变化,高热量、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摄入过多,是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次,缺乏运动也是肥胖的重要诱因。现代儿童多沉迷于电子产品,户外活动时间大幅减少,能量消耗不足,导致脂肪堆积。此外,遗传因素、内分泌疾病、睡眠问题以及基因、染色体异常等也可能导致肥胖。
“儿童肥胖不仅影响外观,更会对身体多个系统造成危害。”江小龙提到,肥胖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问题、消化系统疾病、关节负担加重等问题。此外,肥胖还可能引发代谢综合征,包括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等,甚至在儿童时期就可能出现这些并发症。在临床工作中,江小龙发现,因肥胖导致住院的儿童数量逐年增加。
学校如何应对“小胖墩”现象?
阳光明媚的课间,高琦小学操场上洋溢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他们奔跑、跳跃,尽情享受运动的乐趣。这所有着近3000名学生的学校,正在积极应对日益严峻的儿童肥胖问题。副校长江翔介绍,该校肥胖学生占比约10%,这一比例虽不算过高,但也足以引起重视。
“我们严格按照省教育厅要求,实行‘每天一节体育课’,确保学生有足够的运动时间。”江翔说,目前学校配备了11名专职体育教师,并要求每学期教会学生1至2项运动技能,以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习惯。
“学校因地制宜,创新性地开展了科技节、体育节、读书节和艺术节‘校园四节’活动。”江翔介绍,在体育节期间,学校巧妙地分时段安排足球、篮球等运动项目,避免了因场地不足可能导致的安全问题。同时,学校充分利用有限的篮球场、足球场和广场,组织学生进行慢跑、跳绳等活动,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
除了增加运动时间,该校还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江翔表示:“我们每学期都会邀请二院和中医院专家,给学生们开展膳食方面的专题讲座,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饮食观。”此外,学校还通过主题班会等形式,根据季节特点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饮食到作息,全方位守护健康。
与高琦小学一样,菱北中心小学也在为应对儿童肥胖问题而努力。该校不仅严格落实“每天一节体育课”,每天2次大课间活动中还创设了自己的特色做法。每年下半年,学校都会定期举办为期两个月的体育节活动。除了传统的运动会和体育赛事外,该校还结合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开展口算障碍跑等与体育相关的学科活动。“这种学科融合的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运动热情,还让他们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提升了学科素养,真正实现了‘以体育人,以体促学’。”该校校长刘岳红说。
在体育活动场地方面,菱北中心小学拥有排球场、篮球场、足球场和乒乓球场等室外体育设施。遇到阴雨天,学校也会在报告厅或教室开展室内体育理论学习等活动。此外,学校还通过邀请医院医生、家长中的专业人士进课堂等方式,开展系列科学饮食健康课程;每学期至少开展两次体质健康筛查,动态监测学生的身体变化,并根据检测结果调整体育课程和活动安排,为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刘岳红校长列出一组数据:2021年—2024年的学生体重数据显示,肥胖率从2022年的10%上升到2023年的12%,但在2024年又下降到了10%。这一数据的变化,反映了学校在应对儿童肥胖问题上取得了一定成效。
“小胖墩”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应对儿童肥胖问题,学校的努力固然重要,但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同样不可或缺。高琦小学江翔副校长呼吁:“家长应多关注孩子的饮食和运动习惯,减少孩子在家的静坐时间。”同时,他也希望社区能够组织更多适合儿童的体育活动,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运动机会。
当前,越来越多的家长已经意识到儿童肥胖问题的严重性,并开始积极行动。赵美芹女士的孙子今年11岁,体重已达130多斤。为了帮助孙子控制体重,赵女士在饮食上严格把关,尽量减少糖分摄入,控制晚餐饭量,并且每周都会安排孩子进行打篮球、跳绳等体育锻炼。市民蒋女士的孩子目前读一年级,处于正常体重,但她依旧提前干预,合理搭配饮食,让孩子在体育课上积极参与锻炼,并且周末带孩子去公园骑自行车。
在学校与家庭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们的健康意识也在逐步提升。刘岳红校长表示,学校未来将在家校联动上进一步加强合作,细化孩子们的膳食指导,帮助他们在饮食上控制体重。同时,学校也将继续通过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有些家长认为‘小胖墩’可爱,对肥胖可能带来的健康问题缺乏重视。”市立医院江小龙医生强调,生活方式上的干预儿童肥胖干预措施的关键,首先,饮食方面应控制高热量、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蛋白质等营养均衡食物的摄入。其次,应鼓励孩子增加户外活动时间,以消耗多余的能量。对于肥胖导致的代谢问题或其他并发症,必要时可进行药物干预。在一些极端肥胖或严重影响生活学习的病例中,可考虑手术治疗。
儿童肥胖问题的解决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多管齐下,才能逐步解决“小胖墩”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