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换旧俗
文明润城乡,满目皆新景。近年来,怀宁县把移风易俗作为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通过宣教引导、示范引领、规范整治等多种途径,引导广大群众破除陈规陋习、倡树文明新风,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告别天价彩礼、反对铺张浪费的文明新风正在怀宁农村悄然兴起。
近日,怀宁县洪铺镇的镇村干部和当地群众召开“板凳会”,商讨进一步完善移风易俗实施方案。 通讯员 怀扬 摄
喜事新办
乡村如何移风易俗、树立新风?怀宁县高河镇凌桥社区塘稍组多年来提倡结婚少彩礼,红白事除亲属外,社区居民随礼不得超过20元。社区干部李建军介绍,自己1999年结婚嫁到凌桥社区塘稍组时,当时左邻右舍礼金只收5元。2010年左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提议礼金从5元涨到10元,2017年才涨到20元,而且大家商议以后礼金都以20元为标准,不再上涨。“我们用‘土办法’摆事实、讲道理,引导居民放下人情面子,宴席简办、喜事新办。”李建军说。
移风易俗成为民心所向。去年5月份,在外工作的凌桥社区塘稍组居民操斌斌喜结良缘,回村答谢乡邻时,没有举办婚庆仪式,左邻右舍随礼不超过20元。
今年5月20日,在怀宁县高河镇怀安河公园的青草地上,10对新人举行了一场简约而庄重的集体婚礼。没有豪车列队、没有大摆宴席,他们用最本真的仪式感,诠释着新时代婚俗新风尚。在这场怀宁县精心组织的“婚宜简·幸福满”集体婚礼上,身着素雅礼服的石牌镇政府青年干部小董和小江是喜事新办的带头人,他们积极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念,婚事新办、简办、结婚不要彩礼,不攀比铺张,在全社会营造了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新风尚。“我承诺:互敬互爱、相濡以沫;传承家风、践行文明……”10对新人的声音清亮而坚定。“我们俩主动参加集体婚礼,做喜事新办的带头人。我们还商量好了,节省下的钱用在今后过日子上。”小董说道。
丧事简办
6月5日傍晚,在怀宁县洪铺镇五桥村甘东组休闲广场上,村民们将板凳围成一圈,一场接地气的移风易俗宣讲会正在这里热闹进行。志愿者拿着宣传手册,向围坐的乡亲们说起了身边事:“我们村的老马叔走之前特意交代家人丧事别大操大办……”志愿者话音刚落,坐在前排的村民老杨接过话茬:“这事我们都知道,前不久马宗后老人去世了,他儿子马坤没摆一桌席、没放一挂鞭,就带着一家人在屋里开了个追思会,这才是真孝顺啊!”原来,马宗后老人去世后,子女遵照其遗愿,既没请乐队吹打,也没搞繁琐仪式,仅以家庭追思的方式寄托哀思。“活着孝才是真的孝,我们平时多陪伴、多关心,比办场风光的丧事更有意义”“这样的做法还大大减轻了家庭负担”“人情变轻了,有时候大家来往反而会更密切”……话匣子一打开,乡亲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今年5月25日,怀宁县平山镇岗山村四房老屋村民范方和93岁的老母亲去世,其子孙积极响应移风易俗号召,遵照老人遗愿,不放鞭炮、不烧纸钱。虽然丧事没有大操大办,但却得到了邻居们对这一开明抉择的赞扬。“宁可床前一杯水,不要坟前万抔灰。孝顺不仅仅要记在心里,更要落实在行动上。生前给老人创造好的条件,让她吃好喝好穿好,有病得到治疗,能够在心情愉悦中安度晚年,这才是真的孝顺。老人去世后弄得再风光,也只是活人的面子账。”范方和说道。
余事不办
2022年,怀宁县腊树镇容岭村彭屋组村民韩秀珍要为长孙办满月酒席,按照习俗全村人都要来恭贺,需要置办整整十八桌酒席。为遏制大操大办、推动移风易俗,由当地党员、乡贤、村民代表组成的“三人小组”上门与韩秀珍一家促膝谈心,从办“满月酒”的初衷出发,以“家里人”的角度理解这是欢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的美好时光,同时指出孩子刚出生免疫力低,太嘈杂的环境不利于健康成长等。在大家的耐心劝说下,十八桌酒席最终改为一桌团圆饭。
“过去,我每年参加大小酒席不少于四五次,自从村里有了红白理事会,办红白事都有了规矩,大伙儿打心眼里赞成。”村民韩秀珍说,过去办酒席,大家互相攀比,不仅铺张浪费,也很累人。现在大家自觉遵守,人情开支大幅下降,生活压力大大减轻。
如今,怀宁县广大群众讲排场、比阔气的少了,做公益、献爱心的多了,逐渐实现婚丧事宜规范化、民间习俗文明化、移风易俗常态化,群众的精神风貌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