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实“开门教育” 提升民生服务实效
“最近连续阴雨天气,厂房屋顶渗漏,竹子快发霉了,这可怎么办?”日前,刘畈乡经发办在走访乡农民工返乡创业园时,绿健园竹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刘海峰反映。
经过实地勘察发现,厂房屋顶防水层出现老化,导致雨天漏水。刘畈乡迅速将厂房维修工程纳入民生实事清单,协调专业施工队实地查看,预计一周内启动修缮。“政府主动上门问需求,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不到一周。”刘海峰感慨,厂房修缮后不仅能解决竹子发霉问题,更让返乡创业者吃下“定心丸”。
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太湖县刘畈乡以“开门教育”为突破口,将政策宣传与民生服务深度融合,通过“走出去问需、沉下去解题”,把学习成效转化为破解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行动。通过建立企业问题“收集—交办—反馈”闭环机制,累计为企业解决用工、销售等诉求17件。
乐盛村在读研究生杨某突发白血病的消息,牵动着乡村干部的心。乡民政工作人员陈钧在走访中发现杨家已花费治疗费十几万元,并且后续费用缺口巨大的情况后,该乡打破常规审批流程,一方面协助整理医疗票据、家庭收入证明等材料,另一方面对接县民政局开通“急难型低保”绿色通道。从入户核查到公示审批,原本需要一个月的流程,现在十天就办理完成,当收到打入账户的低保金时,杨某母亲连声道谢。
“通过‘入户代办+数据跑路’模式,让特殊困难群众少跑腿。”陈钧介绍,下一步将为杨某申请临时救助,并协调开展后续帮扶,构建起“政策兜底+社会援助”的立体保障网。
“上下学时段校门口人车混行,设置围栏是师生家长的共同心愿。”刘畈初中校长余金洲到乡政府提出诉求后,分管领导乡人大主席余国平带领城建办立即开展实地调研,确认设置防护围栏可以改善校园周边秩序。考虑到学校经费紧张,刘畈乡将项目与集镇区风貌提升工程相结合,通过整合建设资金的方式进行建设。目前设计预算与施工招标即将完成,配套的减速带、警示标识也将同步安装。
从厂房维修的“及时雨”到低保办理的“加速度”,再到校园围栏的“安全网”,刘畈乡通过抓实“开门教育”,不断夯实工作作风,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把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转化为民生服务效能,以“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的担当,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