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大观区->正文

厚植科学土壤 夯实创新之基

  一直以来,大观区科协围绕科协组织建设,着力突出党建引领,持续强化科协自身建设,深化改革,务实创新,团结带领全区广大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使命,奋勇创新争先,奋力开创科协事业发展新篇章。

  党建引领 深化改革有力有为

  “大观区科协确保在科协系统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同时,强化党建引领,通过强化责任、建立机制、狠抓落实,不断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力度,推进作风转变,以党建书记项目为抓手,深化党建与业务融合,不断提升科协组织干部队伍的政治素养。”大观区科协副主席汪鑫介绍道。

  为有效提升科协组织对科技工作的影响力和带动力,大观区科协对内部组织机构进行了深化改革。例如,落实专兼职要求,配备了专职副主席,切实优化科协领导班子结构,成立了区科技工作者之家,加强对全区科技工作者的倾心服务和吸纳引领。

  大观区科协始终坚持面向一线、服务民生的要求,常态化开展“科协下基层”活动,对全区各乡、镇、街道全覆盖式调研、走访,了解基层科协组织工作开展情况,听取基层需求和意见建议,谋划、推动工作开展。组织引导全区“最美科技工作者”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服务群众近万人次。区科技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线上线下志愿服务活动。区科技志愿服务队被评为2021年度长三角优秀科技志愿服务组织。

  夯基固本 科普力量专业多元

  “我们把乡镇、街道科协组织及阵地建设,作为科协工作的重要落脚点和抓手,推动科协工作基层基础不断提升。”汪鑫介绍,大观区抓实基层科协组织建设工作,全区9个乡(镇、街道)和大观经开区均建立科协组织,还建立了青少年科技教育科协;40个村(社区)均成立科普工作站,加强对“三长”等行业专家、专业人才的吸纳,争取到科协组织兼职,强化了科协力量。还先后成立多家农技协会,全区健全完善了以区级科协为统领、乡街科协为主阵地、机关园区科协为补充的组织体系。

  汪鑫介绍:“我们每年都会组织科普大篷车走进城乡中小学校进行巡展活动,让学生们动手实践操作,亲身体会科技神奇的力量,感受科普展品的魅力和科学带来的快乐。过去两年,我们还邀请安庆市营养学会开展‘健康大观 营养先行’主题科普活动,轮流走进各个社区宣讲健康养生、营养膳食等知识,做到了大观区整个城市社区和乡镇农村的中老年人群全面覆盖。”

  同时,大观区科协持续推动、加强全区及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及科普示范单位的科技志愿服务队伍建设,按照专业化、多样化要求,不断充实、强化基层科技志愿服务力量。成立的大观区科技志愿服务队,共注册志愿者1200多人,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组织开展了疫情防控、防灾减灾等应急科普,生产安全、生态环保、农业生产、营养健康等各类主题科普活动,社会反响良好。

  大观区科技志愿服务队共注册志愿者1864人,开展志愿服务349576个小时,被评为2021年度长三角优秀科技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工作取得新进展,志愿队伍不断壮大。区内各类科普活动开展更为常态化、平民化,广大居民爱科学、学科学已蔚然成风,居民科学素质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

  强化供给 科普阵地彰显特色

  大观区科协深入贯彻实施《大观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为目标,紧抓重点人群科普,不断创新科普供给方式、强化科普服务能力建设,全区全域科普局面生动活跃。

  该区按照主体多元、形式多样、主题丰富的要求,持续打造扎根基层、面向群众的科普阵地,在城区各社区建立科普大学教学点之后又在十里铺乡和海口镇各村(社区)挂牌成立了乡村科普大学教学点,做到了城乡全覆盖。

  “我们高度重视并切实落实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鼓励支持基层积极争创省、市两级科普示范单位,年年都有成效,截至目前,尚在有效期的省级科普示范单位有10个、市级科普示范单位9个。”汪鑫介绍道。

  在彰显特色方面,大观区科协结合区域特色,先后将太平寺小学、海口镇镇江小学、皖河中心学校和皖河中学挂牌成立4所“守护江豚示范学校”,以切实行动和自身优势推动和助力江豚保护。同时,将大观亭修复完成的三处文物点挂牌成立“大观区青少年非遗文化传承科教基地”,定期组织开展非遗文化展示、科普教育展、民间文艺创作成果展……

  此外,大观区科协始终定位于党委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作用,切实加强对全区科技工作者的服务、团结、引领。大观区在全市率先成立科技工作者之家,充分做好联系服务工作、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维护、保障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权益,为科技工作者提供更贴心的服务。服务内容主要涉及学术交流、建言献策、科学普及、心理疏导、权益维护、人文关怀和人才举荐七大板块。让广大科技工作者有了自己的“娘家”,能够全身心投入科技研发、科技成果应用和科学技术普及。


(全媒体记者 付玉 通讯员 陈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