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岁抗战老兵胡文藻——
从“铁军小兵”成长为英勇战士
开栏的话:山河铭记,赤诚长歌。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赓续血脉,本报即日起推出“红色记忆”专栏,深入走访抗战老兵、相关纪念馆、博物馆、遗址遗迹等,和老兵回忆峥嵘岁月,挖掘馆藏文物、史料背后故事,寻遗址遗迹光辉印记,在新时代继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汇聚起众志成城、强国强军的强大意志力量,敬请关注!
“我和孙女做了约定,留学毕,必归国!”7月1日,记者走进太湖县94岁抗战老兵胡文藻家中,他正跟家人聊起和孙女的约定。在老人心中,祖国二字以鲜血浇铸,神圣而庄重,“报效祖国”是他立志尽其一生的信念。
1944年,带着这样的信念,胡文藻加入新四军。回望那个星火燎原的革命年代,那时的他,还是一位十岁出头的少年郎。
胡文藻讲述抗战故事。
13岁加入新四军 完成送信任务
湖北省蕲春县和安徽省太湖县相邻,那里有一座大王山,峰峦叠翠,万竿摇碧,胡文藻出生于此。1944年2月,料峭春寒笼罩着这座古老山梁,13岁的胡文藻数不清第几次拽住新四军沿江纵队政委刘治平的衣袖。“报告,我要参军!”面对瘦小的同乡少年,刘治平终被其百折不回的赤诚所感动,自此沿江纵队迎来一名13岁小兵。
“俺们是老乡,那时候刘政委率部队经常在大王山一带活动,帮老百姓挑水、扫地、插秧……”对于刘治平,胡文藻最多的感受是亲切。
刘治平所率部队战士主要为当地农民,长期以来在蕲太边区同日伪军和土顽武装力量进行游击战争。在胡文藻加入时,该部队主要任务为发动群众,组织青年踊跃参加新四军;宣传共产党的政策,解决军队枪支弹药和物资不足等问题。
“站岗放哨是当兵的必修课,有段时间刘治平、詹万友(又名詹亚东,太湖县弥陀人、中共党员、曾任鄂皖独立营连长等职)经常在我家开会,第一次放哨就是在自家门口。”胡文藻说。
据胡文藻介绍,新四军沿江纵队大多数情况是白天隐藏,晚上行动,生活艰苦。一件单衣穿一年,有时几天吃不上一餐饭,只能用野果野菜充饥。武器弹药也短缺,1支枪只有3发子弹。
在这样的作战背景下,胡文藻只能裹着空荡荡的单衣,脚踩塞满松毛的草鞋,站立在寒夜中。但是他知道自己不能放弃,依旧瞪大双眼、百倍警惕、仔细放哨。“站岗结束后,刘政委摸了摸我的头,夸我机灵。”胡文藻说,那次夸奖让他倍受鼓舞。
参军不久,胡文藻开始跟随老侦察员陈克润学做侦察员。为穿越密布56座碉堡的封锁线,胡文藻奉命随陈克润向桐山冲送信。当时,国民党广西军3军7师以及湖北省蕲春县、浠水县、英山县和安徽省太湖县、岳西县的国民党自卫队等正加紧“围剿”新四军、游击队等,在要道与关口修建了碉堡,仅太湖县就有56座。
“敌人在要道密布碉堡,盘查森严,我们化装成乞丐,将密信深藏破袄夹层。”胡文藻回忆,途经敌堡,哨兵以刁钻的方言地理知识盘诘:“宋代古桥在哪儿?几个桥墩?”岗哨本以为用方言与地理知识检验陈克润与胡文藻是否为本地人,故而问得刁钻。“檀林响水!一个桥墩,尖尖船形!”胡文藻早就做足了功课,所以答得准,没有任何破绽。经过一个时辰的严苛盘问,终于换来了放行,完成了送信任务。
侦察兵生涯,险象环生。一次,胡文藻在侦察敌情的过程中被两名汉奸盯上。他疾步入酒楼,临窗而坐。两名汉奸亦尾随而至,坐于邻桌。胡文藻故意高喊:“老板,我还有亲戚来,天冷肚饿,两碗滚烫肉片汤!”汉奸闻言窃喜,以为“大鱼”将现。当伙计端上热汤,胡文藻骤然发难,双手端起滚烫汤碗,猛力砸向“二鬼子”的面门,趁其捂脸惨叫,胡文藻及时翻窗遁走,消失在街巷之中。
五年烽火 三次军功章加身
1947年夏,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战局陡转。胡文藻所在蕲北游击队配合三纵队作战。翌年三月,桐山罗家界,春寒料峭。太宿独立营晨炊未熟,突遭合围。胡文藻与战友们放下饭碗,拿起武器,抢占地形,沿山岗殊死突围。
当部队冲锋至山脊,机枪火网如死神镰刀扫过,三发子弹贴着他胯下飞过。胡文藻以身躯为盾,掩护战友撤上主峰。由于胡文藻在掩护部队突围中表现出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军分区授予三等功。
1948年5月,胡文藻与战友一道奉命到弥陀去侦察敌情,发现并解决了叛徒。事后,游击大队给胡文藻嘉奖三等功。
胡文藻展示纪念章。
1949年3月23日,太湖县大队(县人民武装独立营)在皖山军分区部队配合下解放了太湖县城。同年5月,近1500余人的大刀会袭击徐家桥,欲抢夺为大军渡江准备的粮食等物资。5月27日,太湖县大队一个连奉命急驰徐家桥,虽然倾盆大雨,道路泥泞,但连队仍在中午赶到,立即封锁街道,保护粮仓。
次日,胡文藻担任班长,率班冒雨疾行,从杨泗庙松林穿插至狮子山。大刀会无视警告,依然向县大队进攻,胡文藻率队筑牢第一道防线。最终,县大队顺利平定了叛乱。
叛乱遂平,胡文藻此役再立三等功——五年烽火中第三次军功章加身。
随着宿松、岳西、望江、潜山等县及安庆市相继解放,昔日的“铁军小兵”迎来成人礼。6月1日,18岁的胡文藻庄严宣誓入党。
转业地方后,他辗转望江、潜山武装岗位,将战士的坚韧注入百业待兴的土地。在太湖供销社,他肩挑背扛连通城乡血脉;执掌食品公司,守护百姓“菜篮子”冷暖;主政农机厂,铁牛轰鸣替代了昔日枪声。从工业局长到经贸委副书记,“我这半生耕耘处,皆是新战场。”胡文藻说,以人民为中心,不怕苦,奔发展是他长久以来坚守的准则。
在太湖县经贸委党委副书记岗位上离休后,胡文藻又扛起两届新四军研究会会长之责,皓首穷经,守护血色记忆。
从紧拽政委衣角的稚童,到桐山垒石葬英烈的战士,再到守护历史星火的老人。当老人凝望故山,松风阵阵,如无数牺牲战友的叮咛,谱写出一个民族永不磨灭的坚韧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