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旌德:井水奇观,蕴藏村落古老智慧
央广网宣城7月8日消息(记者赵家慧)夏季,东南季风为位于北纬30°的江南地区带来充沛的降水。河流与湖泊滋润了皖南山水,也孕育了古村里的人文与风情。在这里,人们世代与水相依,流传着驾驭水、学习水的思考与智慧。7月8日,央广网特别策划的《沿着纬度听中国》大型地理人文纪录片第一季第二集《人水相依》在央视十套播出,镜头聚焦安徽省宣城市旌德县朱旺村——一个有着独特水系的皖南古村落。
朱旺村坐落于旌德县蔡家桥镇,是当地五大文明古村之一。漫步其间,小桥、流水、人家,不像个皖南山村,倒像是个江南水乡小镇。
俯瞰朱旺村(央广网发 旌德县委宣传部)
朱旺村以保存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而闻名,这个拥有13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见证了朱熹后裔的繁衍生息,是理学文化的繁荣之地。《人水相依》生动展示了水系与古村的共生共构,彼此塑造,河水与井水共同构成古村流淌千年的“血脉”。
朱溪河是朱旺村的中心,这条河是由朱氏祖先人工开挖的,形成了独特的北水南流水系。朱溪河还是长江水系延伸进人类聚落的“末梢神经”,河溪之上,横跨着十三座由巨大的麻石条搭成的石桥,九口形状各异的水井卧于河中,共同绘就了“九井十三桥”这一皖南古村落中绝无仅有的乡村景致。
穿村而过的朱溪河也是朱旺村的中心(央广网发 旌德县委宣传部)
九口古井曾是村民们赖以生存的饮水之源,如今依然可见不少村民挑着水桶,前来取水。每当下雨,井水与河水的颜色差异就更加明显。这是因为,水井虽坐落于溪流之中,但井水源自地下水,水位高于地表溪流,两种水系的浮力不同,井水在井口始终保持清澈不溢,二者在同一河床上巧妙共存,形成了井水清澈、不犯河水的自然现象——“井水不犯河水”,这句话的起源地正是朱旺村。村民们巧妙地将生活用水与饮用水进行了区分,渗透着古人的生活哲学。
“井水不犯河水”的起源地正是朱旺村(央广网发 旌德县委宣传部)
村中流传着丰富的历史传说,特别是关于“九井十三桥”的象征意义和明代翰林的传奇。传说中,这里将诞生九个进士,上游的“闲云潭”则是明代翰林朱则淡的读书处,其亲笔手书的摩崖石刻“闲云潭影”至今清晰可辨。此外,“龙潭瀑布”一瀑三迭的壮观景象,以及“观音庙”“龙王庙”等古迹,都寄托着古人对子嗣繁荣、风调雨顺的美好祈盼。
“游朱旺,人必旺”。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靠近黄山与九华山的朱旺村人气日益旺盛,古村落的保护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沿着朱溪河畔漫步,修旧如旧的古建筑诉说着历史的沧桑。随着产业的兴旺,朱旺村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卷从古时铺就到了今朝。
2016年,朱旺村作为考察点,为旌德评为“国际慢城”作出突出贡献,2017年朱旺村创4A级景区。2024年朱旺景区共接待游客2.3万人次,收入24.7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