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年轻干部挂职促政企“双向奔赴”
近期,全国多地组织开展了年轻干部入企挂职活动,选派年轻干部到企业特别是重点民营企业挂职锻炼,这一做法值得推广。
当前,推动高质量发展任务艰巨繁重,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但部分年轻干部对经济运行的感知不够直接,对市场主体的实际困难和迫切需求理解不够深入。选派年轻干部到企业挂职,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培养一支既懂政策方向、又懂市场语言的新时代干部队伍,从而助推干部能力提升、政策精准落地、政企协同增效。
实践是干部成长的最好课堂。当年轻干部真正置身企业生产经营一线,直面市场竞争、成本控制、技术迭代、风险应对等具体挑战,那些书本上的抽象概念就会演变成生动鲜活的实战经验。某地经信局干部挂职科技企业后,深刻体会到核心技术攻关的艰难,返岗后积极推动绘制本地产业链图谱,并出台精准扶持政策,这正是实践反哺认知的生动例证。
政策初衷与企业感受之间,有时往往存在“最后一公里”的落差与偏差。挂职干部深入企业内部,可以成为疏通政策传导、弥合理解鸿沟的重要桥梁。他们既能站在企业的角度敏锐察觉政策落地中的堵点痛点,又能以政府的视角推动政策优化完善。某地税务局干部挂职制造企业后,精准反馈了减税降费申报流程中的冗余环节,有效促进了税务部门简化手续、提高政策直达效率。这种基于一线实践反馈的政策落差,真正确保了惠企政策的精准有效,极大优化了营商环境。
挂职干部在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流动,打破了传统的“管理—被管理”思维定势。当亲身体验企业发展需求后,干部返岗时就能将企业的效率意识、创新理念和服务诉求融入政策制定和政务服务之中。某地多名干部挂职互联网平台企业后,借鉴其高效运营模式,有力推动了当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提速增效。这种双向学习与促进,为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提升政府现代化治理能力提供了全新路径。
选派年轻干部到企业挂职锻炼,既是对干部个人能力的前瞻性培养,也是打通政策传导“末梢”、构建协同治理新格局的战略举措。当每一位挂职干部都成为解决企业难题的“解码者”和传播政府智慧的“播种机”,这场双向奔赴的实践历练,必将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筑牢更加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