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乡村沐新风
丧事“三天办结制”全面推行
党员干部带头文明节俭办丧,村规民约引领移风易俗,“共享食堂”为白事减负……近年来,我市针对农村地区存在的厚葬薄养、白事大办、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坚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以农村丧事大操大办专项治理为抓手,全面推行丧事“三天办结制”,成效显著:办丧时间从7天左右降至3天以内,办丧费用从8万—10万元降至3万元左右,文明节俭的殡葬新风尚蔚然成风。
我市成立市委副书记牵头主抓的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在广泛征求村干部、群众意见基础上,研究出台《安庆市农村丧事大操大办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等文件,明确治理重点任务和落实标准。依托“支部+网格”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立动态监管机制,全面摸排重危病人、高龄老人等情况,分析研判家庭重点人和重要社会关系,建立健全信息台账,确保第一时间掌握、上报丧事信息。
为遏制攀比浪费,对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白事随礼制定最高标准。如桐城发动党员干部带头节俭办丧,规定礼金不超过300元。全市推行殡葬量化制:殡期控制在3天以内,花圈不超过8个,出殡鼓乐队规模不超过7人,出殡车辆不超过5辆,置办出殡酒席不超过10桌。
对党员干部、公职人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群体划出“高压线”:一律不准赠送、收受非亲人员各类礼金;一律不得使用公务车辆参与办丧、送殡活动。同时实行报告承诺制,制定党员干部操办丧事的规范性文件,要求相关人员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做移风易俗的带动者、传播者和践行者。
我市将公益性公墓建设纳入民生实事,创新采用“公益性公墓+国资平台”模式,加快推进公益性公墓建设、提升和改造。通过补栽苗木、提高绿地覆盖率等措施,确保公益性公墓绿化覆盖率达50%以上。目前,全市建成城乡公益性公墓137个,实现城乡全覆盖。
全市各殡仪馆均推出“顾问式管家服务”,提供从业务咨询、定制办理到公墓和殡仪用品选购等“一站式”服务。实施接运、火化、冷藏、骨灰寄存等四项基本惠民殡葬政策,对特困人员落实免费安葬政策。大力倡导生态安葬,对自愿选择树葬(花葬)、江葬的群众免除安葬费用。
我市结合“送戏进万村”等活动,推出黄梅戏、“三句半”、大鼓书说移风易俗等艺术化宣讲形式,推动丧事简办理念深入人心。开展移风易俗先进典型评选,累计挖掘、表彰先进典型300余人。依托村民议事会等组织,将移风易俗、丧事简办纳入村规民约。鼓励村级开办文明积分超市,建立村民“文明存折”,激励和引导群众积极参与。
通过系统施策、多措并举,我市有效遏制了丧葬陋习,“三天办结制”已成为移风易俗的生动实践,文明节俭、厚养薄葬的新风尚正在乡村落地生根。